凡客的价值迷失与回归
有人说垂直电商是一场骗局,红孩子之“死”似乎更加印证了这一论断。在从垂直类电商向平台类电商转型的过程中,红孩子力图自救,但是结局仍然“败北”。这样的命运是否会发生在凡客这样一家垂直类电商身上?
凡客还不至于那么糟糕。虽然在扩张品类的过程中,凡客也产生了品牌定位模糊、成本上升、库存积压等各种问题,但是凡客仍然有“力挽狂澜”的资本。凡客诚品从2011年7月开始对自身进行一系列调整,改革公司架构,降低运营成本,改变粗放型增长的模式。凡客内部人士透露,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并且盈利能力可持续化。
近期又传出消息称凡客重启上市计划,10月31日在京举行的ChinaVenture 投中年会上,启明创投合伙人甘剑平表示,投资的电商企业凡客诚品已经做好了美国上市准备,正在选择提交招股书的时机。如果成功上市,凡客自去年年底至今一直持续的危机有望得到解决。
而陈年对于上市的消息似乎并不那么在意,其语气之间透露的自信,让人对“濒危”的凡客有了更多信心。“我认为,只要凡客变成一个健康的公司强壮起来,上不上市并不重要。我们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资本市场好我们就上,不好我们自己活得也不错。”
凡客确实在寻求脱困,不过凡客的做法,颇有“不走寻常路”的风范。
不打价格战
今年以来,电商行业的价格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8月份,京东苏宁和国美掀起一场惨烈的价格战,国美和苏宁都号称所有产品的价格低于京东,而京东则宣称所有大家电价格都比国美、苏宁便宜,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不久之后的双十一,天猫、苏宁易购、京东再现促销暗战,流血求生正成为电商的生存逻辑。
而凡客显得似乎从容得多。在轰轰烈烈的价格战潮起潮落之时,凡客“置身事外”,不打价格战。这自然是因为凡客存在资金困境,不过凡客更是一家有价值观和发展愿景的公司。就像陈年所说,“只有市场冷的时候,真正有利的公司才会显示出真正的优劣性,我想凡客诚品就是这样的公司。凡客模式的优劣性是什么呢?是品牌,是有态度,有精神的中国互联网时尚品牌。不是人云亦云,用价格战求生存的平台。”
由于经营领域受限,垂直类电商往往寻求品类扩张,从而实现营收规模的增长。凡客同样在走这样的路线。这条路走得并不顺利,由于销售状况不佳,凡客库存压力大增,资金链遭遇挑战。陈年认为,去年凡客由于快速扩张,进了较多库存,加上做了不太好的品类,不该做的东西做多了,犯了错。今年已经着手在改善、优化业务当中。
电商领域的价格战,更让凡客意识到向平台类电商转型这条道路的“陷阱”。凡客需要扩张品类,但是同样不能迷失自己。凡客不打价格战,清楚地表明了凡客与平台类电商的区别所在。“价格战对电商是迫不得已。对平台公司来说,不打价格战就是死路一条。凡客是品牌,所以可以置身于价格战之外。我想不出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凑这个热闹,我们做好自己就足够了。”陈年在微博上如此表示。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品牌型企业,凡客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打造了凡客时尚、健康、朝气的品牌内涵,随着用户认可度和忠诚度的不断提升,凡客的品牌价值也得以不断提升,而直接反映出来的便是凡客的销量的逐年上扬。不仅如此,拥有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就意味着掌握了定价权,毛利率同样有保证。
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正望咨询总裁吕伯望的支持。“凡客的出路是提升品牌。线下服装市场发展20年,仍然在继续诞生新的品牌。”他认为,在消费者升级的时代,凡客应当重新卡位。
回归产品
2011年,凡客进行了大规模的品类扩张,业务范围延伸到小家电、3C、化妆品、日用家居等领域,同时还开发了凡客达人、社区、无线客户端、凡客V+(开放平台)等产品。产品线扩张紧随的是人员缺乏,凡客开始疯狂的招聘,据凡客的一位员工透露,凡客招聘的高峰期时,一周曾有超过100人入职凡客,他认为公司根本没想清楚,招这么多人有什么用。
来源:互联网周刊 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