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沦为落后保护伞 家电企业呼吁减少干预

政策沦为落后保护伞 家电企业呼吁减少干预

口碑家电网  2012/10/23 9:16:00
分享到:

  对于当前的中国家电产业说,没有政策出台便是最好的政策。

  日前,坊间再度传出国家相关部委针对即将到期的“家电下乡”政策,将通过改变补贴产品种类和产品功能的方式,延续这一政策的实施。更早些时候,还有消息称,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还将重新推出。面对当前已经实施4个多月的家电“节能惠民”新策,由于补贴力度小、推出周期迟、消费需求疲软等问题,出现了 “企业、市场和消费者不买账,政府一头热”的尴尬局面。

  “可以肯定,近年来国家的一系列财政直补政策,对于过去20多年以来处在完全市场化竞争状态之中、正在积极谋求全球化布局的家电企业来说,属于‘保护弱小企业、增加大企业内耗、降低企业创新斗志’的行为,可以说是利大于弊。政策实施到期后的自然退出,已经成为对家电业发展的最大支持”。多位家电企业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中小企业口中的“唐僧肉”

  “前几年,国家针对家电行业的一系列密集补贴政策的后遗症已经出现,因为政策刺激下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给很多企业传递出错误的信号,认为农村市场需求和空间是巨大的,导致一些企业在前两年突然在各地大量上马新工业园、新生产线的建设。随着去年底整个行业遭遇经济环境恶化和消费需求回落萎缩之后,出现产能过剩、库存激增,很多企业已经处在垂死挣扎的边缘”。

  有来自家电业知情人士透露,“表面上,国家一系列政策补贴最大受益者是消费者,实际上一些中小企业通过造假等手段,成为政策的实际获利者。近年来,一直呼吁希望国家推出家电补贴政策、并且进行政策延续的也正是那些中小企业”。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在国家一系列家电刺激政策的背后,一些中小企业采取“全产业造假”成为国家补贴的最终受益者。从国家对政策的招标开始,很多企业就通过贿赂评委、申报材料造假,取得中标资格。进入市场销售阶段,通过联合经销商伪造虚假销售台账、非法获取公民身份证等手段骗取补贴。

  有来自浙江的知情人士透露,“一些行业协会下属的经营性公司,就公开对帮忙企业取得家电下乡招标资格进行叫卖,最高时达50万元,后来一路降至20万元。”

  一段时间内,由于家电下乡的标识卡采取企业自主申报获得,这成为不少中标企业的“生财手段”。在淘宝上公开叫卖产品标识卡,甚至在产品招商会上将标识卡作为礼品直接发给经销商。

发布:文鑫   
分享到:
喜欢人数(0)
相关阅读
下一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整合营销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家电派社区

商务合作:010-85865106-8003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编辑邮箱:edit@eapad.cn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