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人士:“等外品”不等同于“特价品”
家电产业资深观察人士洪仕斌告诉信息时报记者,等外品还有一个流通途径,就是厂家自己拿来打“特价”产品,“尤其是珠三角一带,那些堆在工厂厂门口的特价处理的那些产品,价格是很便宜,但消费者购买时一定要问清楚特价的原因,以及提不提供售后服务等”。对于此类产品,有的工厂会如实相告说是残次品,有的则用“滞销品”或“特价品”蒙混过关。
他特别提醒说,残次品也好,等外品也好,都属于不合格的处理产品,他们的定性与“特价”促销截然不同,特价促销是产品本身质量没有问题的,是商家为了清理库存、扩大销售规模等的“保成本”型的“薄利多销”,而等外品这些道理上来说,应该低于成本价出售,厂商家通常会拒绝退换货,并且拒绝提供售后维修等服务,所以对消费者来说,买这类产品,风险也很大”。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