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电视难以屏幕论短长 硬屏软屏各有优劣
“夏普屏性能最好、台湾屏质量一般”、“LED屏肯定比LCD屏好”、“买电视还是选硬屏,软屏的不坚固”……一直以来,关于液晶电视屏的各种说法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屏的质量对于液晶电视的显示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机的亮度、对比度、色彩以及可视角度。而且,一台液晶电视80%左右的成本都集中在了屏上。也正因为如此,采用不同品牌屏幕的电视机企业往往各执一词,试图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那么,液晶屏为何有如此多的分类?各种分类有何依据?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呢?日前,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调查采访。
液晶屏按技术流派区分更科学
在购买电视机时,消费者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某种屏是高质量的代名词,其他屏的质量都不好。而专家告诉记者,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现在各种液晶屏的制造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技术已经不是一家独有,而是相互开放的。可以说,现在各企业出品的液晶屏质量不分伯仲。
业内习惯将液晶屏按产地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即日本屏、韩国屏和台湾屏。而记者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视电声研究所得到的资料看,业内人士更多的是按技术流派对液晶屏进行分类,涉及的技术主要有ASV、IPS、LPL、MVA等。
其中,夏普屏采用了ASV(Ad-vancedSuper-V)技术,改进了显示屏的响应速度和可视角度。目前该技术已经逐渐向台湾奇美授权开放使用。
IPS(In-Plane Switching)是日立公司在2001年推出的一种屏,在技术上利用液晶分子平面切换的方式来改善视角,由于制造上并没有附加补偿膜,屏幕的通透感更强,颜色也更加细腻。不过响应时间慢和对比度提高难是制约该类屏幕普及的大问题。而第二代的IPS面板(即S-IPS面板)则引入了新技术来改善某些特定角度的辉阶逆转现象。目前除了日立、三菱和松下三大公司合资组建的IPSAlpha公司是采用该类屏幕之外,LG、飞利浦采用的其实也是以此类技术为主要特点的面板。
LPL是韩国屏的代表技术,这种屏幕具有可视角度高、响应速度快、色彩还原准确、价格便宜的优势。
台湾屏最早采用的是TN技术,色彩较少但是价格便宜,可视角度也有限,所以一直口碑不佳。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台湾两大巨头改进了生产技术,吸取其他液晶技术的优点,发展十分迅速。现在的台湾屏既有日本富士通授权的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技术、日立授权的S-lPS技术,也有夏普ASV技术的影子。总的来说,目前台湾MVA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不再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其中,MVA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16.7M的真彩色和宽阔的视野角度,更适合于家庭娱乐应用。
据了解,液晶面板最主要的技术指标有可显示颜色数、响应时间、可视角度。可显示颜色数决定了液晶电视最终能实现的色域范围,响应时间决定了电视的动态图像显示效果,可视角度则对液晶电视的实用性有着很大的意义。因此,从上述技术的特点分析看,市场上流传的按产地划分产品质量优劣的提法并不科学,关键还是要看相关指标,那才是判定质量的硬道理。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