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享健
“我和柳传志不同,联想投资还在做投资,而我只做股东。”
当走完交棒的最后一步,何享健终于完成了多年的心愿。
何享健能够放心交出管理大权,对公司内部制度的平衡无疑有着十足信心。
他一方面放权,让管理层都充分享有自主权。
另一面,公司的财务系统相对独立,“现金不见面,收支两条线。”
理财周报记者 欧阳梦雪/文
方洪波的办公室搬去了29楼,此前何享健一度在这里办公。
这座31层高的美的大楼是广东顺德北滘镇最为显眼的建筑之一,楼呈双子星左右呼应,旁边就是绿草茵茵的君兰高尔夫球场。
几天前的2012年8月25日,美的帝国的创始人,中国最富家族之一的何氏家族掌门人,70岁的何享健交出手中的接力棒,年仅45岁的温文尔雅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小心接过。
方洪波此次接任的职位是美的集团的董事长,他此前已经担任了A股上市公司美的电器的董事长和总裁——这意味着,他完全接过了这家迄今拥有4家上市公司,年收入接近1500亿元人民币,堪称国内以至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集团航母的掌舵权。
不过人事变迁之后,方洪波其实无暇仔细欣赏他的新办公室。这些天来,他的大部分时间在4楼的会议室里开会,与包括黄健、蔡其武、袁利群等在内的其他六位核心高管,明晰新的权责、分工。
何享健的办公室已经搬到了30楼,他就住球场的旁边,现在的他,几乎每天都下场打球。
对于这家以分权为核心文化的家电巨头的交班问题,何享健其实早已想得很透彻,他说“主要我不想管,我不管就想办法,想办法就通过制度、通过流程去制衡。有一套手段,就是这样。”
交权:7大职业经理人挑大梁
何享健表示将拿出3%的集团股权激励51位高管,价值超15亿。
除方洪波之外,还有黄健、蔡其武等六位职业经理人同时进入集团董事会。
当走完交棒的最后一步,何享健感叹了一句,终于完成多年的心愿了。
而他的毕生心愿,他曾经不止一次提过,“一生要做好一个企业。”在他的内心中,也许不仅仅只是做好一个企业,而是也要让这个企业基业长青。《基业长青》这本书在国内出版以后,何享健曾经特地让公司订购了两三百本,给高管们每人发一本。何享健本人最崇尚的企业则是GE。
何享健能够放心交出管理大权,对公司内部制度的平衡无疑有着十足信心。他一方面放权,让管理层都充分享有自主权。另一面,公司的财务系统相对独立。总经理、总监可以签字审批各自额度的单据,可是结算由财务部门统一进行。也就是说管理层看不见现金,“现金不见面,收支两条线。”这一套做法来源于日本家电企业。
就在退休的一个多月之前,何享健应邀去了一趟台湾,参观了鸿海集团等企业。回来后,他总结说:“我们应该学欧美的管理架构,日本的精益制造,韩国的改革创新,台湾的企业文化。”
这一趟台湾之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只有在一衣带水同宗共祖的台湾企业身上,他感受到一种更适宜大陆企业去学习的文化。他发现台湾的企业大多都进入餐饮业。其实这些企业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自己做食堂,想让员工们吃得更好一点。然后餐饮越做越好,企业就顺势进入餐饮业。
何享健对员工无疑是大方的。进入董事会的7个职业经理人虽然不持有美的电器的股权,但是据公开数据显示,他们合计持有美的集团约16%的股权。
而美的的职业经理人每年能够拿到手的则是年薪、股票分红以及绩效分红。据台湾《商业周刊》报道,美的的高管们有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绩效分红,即全年完成营业额的分红。
几个月前,何享健对外表示将拿出部分的集团股权激励几十位高管,尽管比例不高,这一部分股权却价值不菲。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何享健就对他的公司员工说,员工们的薪酬一定要领先行业。而美的的高薪在当地也是有口皆碑,在1990年代初,美的就有普通员工的月薪达到两三千元。
现在的美的员工很少再能看见何享健的那辆黑色宾利。他没退休之前,总是喜欢坐车在厂区里转转。有时候他也会在办公大楼里转转,去某个办公室找个人。有一次他去一个办公室找人,新员工不认识他,问他你是谁?他只好回答说,何总啊,何享健。
70岁的何享健身体很好。不工作的时候,他会从白色和银色的捷豹里面选一辆自己开着去外面逛逛。
何享健与柳传志一样,打造了自己的商业王国,然后去家族化,交给职业经理人。而何享健又与柳传志不太一样。何享健不习惯接受采访,也甚少将自己的商业理念总结出来对外宣扬。他更低调,也务实。
不太为外界所知的是,何享健曾经是鲁冠球的同行。在创业初期,何享健一度进入过汽车配件市场。他曾经也与鲁冠球有过会面。两个人,一个在浙江,一个在广东,看过了中国商界的风起云涌,跟他们同时代的人,很多倒下了,而他们,仍然屹立。
接棒的方洪波面对的美的并不是何享健一直以来培育的那个美的。
从去年开始,美的实行战略大转型,从强调市占率转向注重利润率。家电行业并不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从美的电器的财报来看,平均净利率不过4%左右。
去年,美的大裁员,一举裁掉超过3万人。仅以微波炉产品为例,400元以下的微波炉已经不再生产。
从占有市场转到关注利润,这是一条看上去多么熟悉的道路。当年,美的以低价攻占市场的时候,海尔就正从低端市场退出,专注于利润较高的产品。这一次转型的结果也许就是方洪波上台的初次亮相。
分权:神秘分权手册半年一调
从宣传广告转做营销,这一次,方洪波是真正站上舞台开始自己的表演。
黄健曾经说过一句话:“美的的文化是有毒的。”他的言下之意指在美的制度之下,各个层级都享有最大的自主权,而一旦离开美的,美的人则很难适应其他公司的制度文化。
美的有一份对外界来说堪称神秘的分权手册,人人都知道,但是看过的了解的不多。
刚刚升任美的集团总裁的黄健曾经是这份手册的起草者。当时的他,还只是公司中层。之后,分权手册每半年重新调整一次。
美的集团的董事会成员共有10名,两名来自机构投资者,何剑锋是何享健的儿子,作为大股东代表,其他7位都是职业经理人。
很多年以前,方洪波就已经充分享受到“分权”的滋味了。在他还是空调事业部总经理的时候,他可以提名自己事业部的财务总监。只不过财务总监还需要集团的任命。而他手下的总监则全部由他自己安排,只需在集团备案。即使是数千万额度的开销他都能自己签字,而不用报告给何享健。
这种宽松的氛围浸透在美的的每一层。总监安排自己下面的经理,经理再安排自己的员工。
当还在空调事业部的时候,方洪波从宣传广告转来做营销。这是一次破格的提拔,如果说以前他因为文笔出众而经常跟着何享健出席活动,那这一次,他是真正站上舞台开始自己的表演。
方洪波做了一个很多人都不敢想的尝试。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他在全国招了20多个大学生,每个省放一个,来组建各省的营销网络。当时,没有想到请大学生来做销售。而事实证明,方洪波的尝试成功了。后来,这营销团队在美的内部被称为“飞虎队”。
方洪波用实力回应了何享健给他的第一个舞台。
到2006年,美的集团股改。股改成功之后的庆典上,当时所有高管一起合影。何享健站在最中间,他右手边第一个人就是方洪波,左边第一个是蔡其武。黄晓明、袁利群等人都在其中。
2008年时,美的收购小天鹅尘埃落定。事实上,从2002年开始,美的就开始全国性的并购。为了拓展自己的洗衣机产业,美的关注小天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当时,方洪波就向何享健提出,要做大洗衣机,肯定要收购,而收购,小天鹅无疑是上上之选。
方洪波一手操刀了小天鹅的收购。美的从长虹(微博)等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小天鹅的新主人。收购一共耗资16.8亿元。据记者了解,收购后期,收购金额发生变动,美的不得不多支付8000万元来安排员工问题。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本就不轻松的方洪波更加压力重重,他给何享健打电话。何享健只说了,方总,你自己决定,你觉得值得就行。
收购最终成功。这一点,方洪波无疑与何享健一样,敢闯,敢承担。年轻时候,何享健被称呼为“大健”,在当地方言中,有胆子大的意思。
次年,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成为上市公司美的电器的董事长。何享健也终于着手安排了自己的退休路,他是美的创业元老中的最后一位。
早在1990年代初,为了给年轻人让位,也为了让公司更适应时代。何享健就劝退了在1968年跟他一起创业的元老们。这个故事后来被演绎为“杯酒释兵权”。
退休以后,美的最早的财务总监冯静梅向人回忆起了何享健。在美的最艰难的时候,冯静梅看着账上的数字,再抬头看何享健,发现这个一直视为最坚强的人的眼眶里居然含了泪。冯静梅理解何享健劝退的初衷,她只说希望美的以后还能给他们这些老员工留张椅子,偶尔过来坐坐。
2010年,美的集团的营业额首次突破千亿,新的办公大楼也落成。新楼采用了一个德国设计师的方案,充满现代色彩,在当时的几个方案中,本来员工们都认为“何老板”肯定不会选这个太现代的方案。而何享健只看了一次就定了现在这个方案。
在新楼落成也是千亿庆典上,社会名流、企业家济济一堂。何享健的儿子何剑锋以当地企业家的身份坐在一个角落位置。而美的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在灯光下手举酒杯接受祝贺。
美的集团里很多人没有见过何剑锋。他甚少参加美的的活动。早年间,他也从事过家电相关行业,与美的有过关联交易。后来何享健收购儿子手下的家电企业。何剑锋转行进入投资领域,与美的再毫无关联。
方洪波以及其他职业经理人在美的获得了权力,自然也要承担责任,接受制衡。
当还在事业部的时候,方洪波每三年要跟集团签订一份责任协议,承诺完成一定数额的业绩。美的地产集团曾经7次换帅。
路径:200个经理人野蛮生长
在1990年代初,骑着摩托车上下班的美的员工是当时的顺德一景。
保守估算,何享健旗下有超过200个经理人,方洪波显然是其中最优秀和最幸运的一位。
方洪波戴一副眼镜,看上去很儒雅的样子,上大学时,他读的是历史专业。他的文笔在美的集团数一数二,喜欢听歌剧,有难以遮掩的文艺气息。“花开是花落的记忆”正是出于他手。
在成为集团董事长前,他与黄健、蔡其武一起曾经获得的最大的舞台是美的二级产业集团。
这是在何享健之下最为壮阔的四个平台。方洪波主导制冷家电集团,黄健主导日用家电集团,蔡其武主导机电集团。还有一个产业集团是地产。
今年,何享健将地产集团从美的集团剥离,划归到美的控股旗下。
方洪波等职业经理人则从二级产业集团进入美的集团,接棒何享健。这一轮人事调整之后,曾经让方洪波等人有过最大展示空间与磨练的二级产业集团将被撤销。
如果记忆再拉得久远一点,方洪波会记得那是1992年。他跟黄健、蔡其武在同一年进入了美的工作。蔡其武去了技术部门,方洪波跟黄健都进入了总裁办。那时候整个美的还没有几个正规的大学生。
如果你还记得,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这个老人的一席讲话激起过一个时代的雄心,无数心怀梦想的大学生、国企员工南下寻梦。方洪波、黄健只是其中一员。而他们,将在20年后讲述一个不同于创业英雄的另类故事。
1992年,美的的老厂区落成。为了庆贺,何享健举办了隆重了仪式,请了他当时很多香港朋友来参加。当时的方洪波在现场,写讲话稿,组织活动。
这一年,方洪波、黄健等亲历了美的的上市。在当时的顺德,美的并不是最强的家电企业。上市名额里本来也没有美的,但是获得名额的企业对于上市不热心。而何享健,虽然当时他也不懂股票,不懂上市,他去问了专业人员,只了解到上市可以让企业更公开,是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标志。于是他表现出极大热忱,千方百计找来了一个上市名额。
美的集团的第一次财富风暴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公司的员工都不懂原始股认购是什么,不愿意花一元钱买一张纸回去。何享健就逼着员工们去买。
上市,股价上涨。等到员工们将手中原始股套现之后,不少员工拿着那笔钱去买了摩托车。在1990年代初,骑着摩托车上下班的美的员工是当时的顺德一景。
上市只是一个开始,何享健一步步走向了他理想中的现代化企业。
1996年,美的出现危机,外界传言科龙将要收购美的。1997年,何享健启动改革,内部全面实现放权,并开始实行事业部制。
这个时候,方洪波是市场部经理。而黄健一手起草了美的日后传承的分权手册。
事业部改革之后,方洪波被任命为空调事业部国内营销总经理。黄健则开始管国内市场部。次年,1998年时蔡其武则从技术部门转去了压缩机事业部。这批后来的核心层在这个节点进入了美的的高管阶层,开始独当一面。
来源:理财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