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行业调研 >> 中国面板能否复制三星模式

中国面板能否复制三星模式

口碑家电网  2012/8/29 13:33:00
分享到:

  中央政府宏观政策引导、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企业主动投身其间的中国面板产业,在全球面板格局变动之中,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

  在全球面板业深陷亏损泥潭的大环境下,三星面板一枝独秀

  维信诺副总裁吴延德认为,“在中国发展全产业链需要品牌带动。现在本土彩电企业还有6家,未来,将只剩下3家,届时会出现一轮面板企业与彩电厂家上下游的整合。”

  ■本报记者 陈军君

  与康宁合资制造玻璃基板、有半导体、有OLED设备、有显示器、有模组、有彩电整机、有叫得响的自有品牌,三星的全产业链模式正显示其独特优势。在全球面板业深陷亏损泥潭的大环境下,三星面板2012年二季度以净利润6.75亿元的业绩一枝独秀。

  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今年通过入股夏普,掌控夏普面板线,亦有模仿三星全产业链模式的意味。联系郭台铭此前联手万德隆试水超市,鸿海甚而有将面板的全产业链延展至渠道领域的企图。

  全产业链

  “中国能否再造一个三星模式?”这不光是维信诺公司副总裁吴延德的思考,也是本土面板企业共同的探索。

  纵观国内主要面板企业,目前涵盖四种模式:京东方涵盖4.5代线、5代线、6代线、8.5代线以及一条5.5代AMOLED线,京东方副总裁张宇谓之“集团作战”;华星光电有TCL(微博)彩电做出海口,属由下游向上游产业链延伸;中电熊猫走的是资源整合路径,整合夏普的技术及熊猫和冠捷的整机产能;维信诺以技术为核心,直奔OLED。

  这四种模式各有优势,也各自面临挑战。

  国内面板研究机构群智咨询研究总监李亚琴认为,“京东方拥有以本地人才为主的国际化团队;产品线布局较为完整,拥有明显的规模效应,且在硬屏等新技术上已有突破,具有较强的打阵地战优势。”接下来需要京东方努力的是集结下游整机厂商客户,在技术上尽快缩短学习曲线,“OLED也许是个新机会。”

  “团队”也是吴延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强调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核心技术团队完全自己培养,理念统一,跟企业一同成长,高度稳定。团队扩充时,基本是拾遗补缺。引进外援时,融合的问题放在第一位。”

  这家由清华液晶显示课题组演化发展而来并将产学研相结合的面板企业,在团队及技术上特点鲜明,也有PMOLED产线成功在前,但在大尺寸SAMOLED产线上马后,产业化运营管理水平、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对全产业链光电产业集团发展需要的资本平台探索都将考验维信诺团队的智慧。

  至于华星光电,其与三星苏州面板线相互持股,已表明其对未来风险的预先防范。明显的TCL品牌痕迹也许会影响未来本土彩电整机厂家与之合作,但有迹象表明,华星电子正在努力克服这一劣势。

  相比较而言,业内认为,位于南京的中电熊猫稍显单薄,旗下只有一条6代线,新品推出速度较慢,客户结构较单调。

  探索新模式

  “资本市场不尽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这两点严重制约了本土面板企业的战略决策及对商业模式的探索。”吴延德认为,“在中国发展全产业链需要品牌带动。”

  吴延德举例,移动终端其实与OLED这种新型显示产业密切相 关 , 三 星 就 是 凭 借 独 家AMOLED走上全球手机第一的宝座,“那么,像联想集团这样正在实施‘四屏合一’显示终端战略的民族高科技企业,完全可以成为OLED战略投资者的主体。”这对本土面板企业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也大有裨益。

  而 “在现有机制下匍匐前进”的京东方也需要寻找新商业模式,业界猜测,打造自有品牌彩电也许是条途径。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标签
中国面板能否复制三星模式
发布:淼逸轩   
分享到:
喜欢人数(0)
相关阅读
下一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整合营销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家电派社区

商务合作:010-85865106-8003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编辑邮箱:edit@eapad.cn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