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联姻:家电厂商与互联网公司同床异梦

智能电视联姻:家电厂商与互联网公司同床异梦

口碑家电网  2013/10/21 10:28:00
分享到:

   智能电视之战:传统厂商的反思与进击

   最危险时刻到来,喊“狼来了”没用,要让自己变成狼

   IT时报记者 尤歆飞 忻云 杨鑫倢 制图 徐建杰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家电圈固有的秩序乱了。先是乐视出击,强势推出超级电视;随即阿里推出了TV操作系统,并打算联合电视产业各方,打造生态联盟。此外小米、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都开始介入电视领域。

   一时间,流淌着“互联网血液”的智能电视风生水起。这让传统家电厂商倍感尴尬,他们被置于前所未有的危险时刻,该如何应对?传统家电厂商在反思、在探索,但是目前来看,仍未找到一条适合的出路。

   * 冲突 传统厂家被互联网企业反将一军

   智能电视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三四年前,传统家电厂商就开始酝酿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和各类电视应用,由海信、长虹、TCL共同发起并成立的中智盟(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也曾试图打造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内容平台。然而,智能电视这种新概念却在市场上遇冷。

   综合其表现,主要集中于三大问题,首先是价格高企,智能电视定价比普通电视机贵2000~3000元;其次,应用数量不足,去年《IT时报》记者采访几家传统厂家时智能电视应用仅1500多款。再者,因为前两点因素,使得智能功能激活率低,之前有消息称不到30%。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应用数量少与激活率低的问题在今年已得到显著改善:“例如中智盟的几家厂商电视应用数量已显著提升,达30000多款。而据一些厂家十一前统计,相关智能功能的激活率已上升至50%至60%左右。”

   这些改善,并非在互联网企业涉足智能电视后才开始。原联通视频负责人张磊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传统厂家智能电视的价格高,也是基于前期的研发、市场培育等周边成本较高。作为一种新事物,智能电视需要几年的用户培育时间,原先传统厂家是希望在市场培育起来后再赚钱。但恰恰是在市场有起色的同时,互联网企业却顺势介入,打乱了传统厂家的计划。”

   一位传统厂家相关人士也向记者吐起苦水:“经过多年的铺垫,现在环境逐步改善,比如以前是我们去四处寻觅应用开发者,还要付钱给他们,而现在已经有很多开发者认识到了智能电视平台的作用,主动联系我们。但在这个时候互联网企业半路杀出,从商业模式等方面将了我们一军。”

   但这种观点也遭一些业界人士反驳,称如果不是互联网企业的进入,拉低售价门槛、丰富内容资源,智能电视仍可能是传统厂商进行营销宣传的噱头,难以真正为用户所接受。

   * 反思 网络营销上落后 酒香真怕巷子深

   一位传统彩电厂家研发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从产品的硬件水平上,并未感觉互联网企业智能电视有太大威胁,但在商业模式和营销宣传上双方的确有所差距。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某互联网企业宣称其边框仅8mm,竟成为亮点。其实8mm是我们几年前的水准,现在我们的产品都已经是无边框了,最多为2mm。然而,我们在网络营销、宣传上却比较落后,这些产品亮点无法让消费者认识到。”传统厂家以往的推广渠道比较固定,不论是大卖场、专卖店还是其他代理渠道,宣传方式较为老套。而这位人士表示,受到互联网厂家的影响,传统厂商也意识到要从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途径,拥有懂得新媒体营销的人员:“我们的品牌也已经很多年了,对消费者而言可能没有新鲜感,怎么打造更时尚的感觉?”这些思考,与之前华为等手机厂商受到小米的影响,开始互联网营销不无共通之处。

   商业模式的区别也令互联网企业可以放开双手。传统家电厂商一直以来的盈利模式就是卖硬件,卖得多才能赚得多。而互联网企业的进入,则打破这一传统惯例,比如乐视,是靠硬件、内容、广告、应用分成等多种手段,实现收入渠道的多元化。

   但是这种商业模式彩电厂商却很难跟进,一名家电厂商的技术高管认同这一观点。他对记者说,家电产业是微利行业,投入讲究回报。互联网公司投钱、投人的做法,在家电产业很难做到,“很多家电厂商的企业文化,支撑不了大的创新,这就是瓶颈。”

发布:口碑家电网   
分享到:
喜欢人数(0)
相关阅读
下一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整合营销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家电派社区

商务合作:010-85865106-8003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编辑邮箱:edit@eapad.cn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