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只能是"急就章" 创新才是立足之本
家电下乡作为“急就章”,在市场急剧萎缩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易让相关产业患上“政策依赖症”,仍须通过市场化手段调整升级。对于整个家电业来说,依靠不断创新的技术、管理、产品和商业模式,在未来竞争中立足,才是长久之计。
实行了四年的家电下乡,终于画上了句号。按照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发布的通知,家电下乡政策于2013年1月31日结束,此后,农村消费者购买相关家电产品将不再享受13%的财政补贴。
作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台的促进消费政策,家电下乡收获颇丰,截至去年底,全国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98亿台,实现销售额7204亿元。仅2012年,就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7990万台,实现销售额2145亿元。
家电下乡作为“急就章”,在市场急剧萎缩时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我国家电产业的持续发展功不可没。
首先是帮助大批企业渡过了难关。以澳柯玛为例,其冰洗业务成功中标家电下乡后,销量大幅上升。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82%,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9.15%。此后,其电动自行车产品也享受家电下乡政策,消息发布当天,澳柯玛股票即涨停。
其次是给农民带来实惠,激活了农村市场。农民购买家电享受到补贴,同时使包括家电巨头在内的大批家电企业开始注目于广阔的乡村,生产出更多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在短时间内在农村建立起渠道和网络。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及时消化了当时累积的庞大过剩产能,使中国家电行业以及上下游配套再次迎来一个黄金期,尽管这一时期十分短暂。
然而,这一政策的副作用也不容低估。
由于是特殊时期的应急之策,家电下乡实际上是给家电产业打了一针“激素”,短期内效果非常明显,药劲儿过去之后,各种问题开始出现,甚至危害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面对农村市场,家电下乡启动之初就因产品的层次、质量、服务等问题颇多非议,与此相映照的,是难以计数的中小企业借助该政策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企业大多以价格低廉取胜,根本谈不到产品升级,由此造成了新一轮产能过剩。
即使是一些家电业巨头,也在一两年之后品尝到了该政策副作用的苦涩,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当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之时,没有谁愿意放弃大干快上的机遇,而埋首于艰难的产品、市场创新。家电下乡实行四年,让不少企业染上了“政策依赖症”,顺水推舟盯上了“政策饭”,创新欲望丧失,而一旦政策取消,这一行业将因竞争力缺失而再度陷入困境。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底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结束到2012年6月家电节能惠民政策出台前,在仅仅半年的“政策真空期”里,国内家电业就掉
(责任编辑:GH)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