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将于7月1日起实施,智能家电产品将按照《通则》中的标准进行分级。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家电分级制度实施后,能很大程度方便消费者选购。同时,智能家电市场将重新洗牌。
1 智能家电无标准,消费者选购难
如今,在各大家电卖场内,打着“智能”招牌的电视、空调、冰箱等产品随处可见。然而,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才算是智能产品,不少消费者一头雾水。
“什么样的产品才算智能家电,智能化程度如何,消费者只能听商家介绍。”市民杨启发说,今年3月他购买了一台智能电视,当时商家称,电视安装了安卓操作系统,只需一部采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即可实现手机无线操作电视的功能。但他使用时发现,手机和电视经常出现无法连接的现象。
家电经销商周聪说,虽然目前不少厂家都在推出“智能家电”概念,但往往受自身技术水平限制,一些所谓的智能家电产品,其智能化程度十分有限。
此外,由于之前关于智能家电并无行业标准,商家是否夸大产品性能,消费者难以分辨。
2 国标实施后,消费者可按“级”购买
2011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通则》,并将于2012年7月1日起实施,智能家电无国标的现状将宣告结束。
“《通则》根据家电智能化技术应用水平,对产品进行分级,消费者可据此评判智能家电到底有多‘聪明’。”周聪说,《通则》实施后,相关部门将依据家电的智能特性、智能技术、智能结构等3个方面,对产品进行检测。智能家电最低为5级,最高为1级,经过检测的产品将贴有智能化等级标志。此举类似于现有的家电节能等级标志,消费在选购此类产品时可一目了然。
3 智能家电市场或将重新洗牌
周聪说,今后,仅靠炒作概念来吸引消费者的做法行不通了。目前,一些品牌平板电视主打的“云”概念,其实实用性与技术含量并不高,但价格要比普通电视贵不少。《通则》实施后,智能家电实行智能化评级,等级较低的产品,市场竞争力自然降低。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真正掌握智能家电核心技术的生产企业比较少,在相关国家标准出台之前,一些研发能力不足的企业,还可以勉强在智能家电市场中立足,但将来该市场将可能被少量有实力的企业所占领。
对于消费者而言,《通则》实施后,必将会有更多智能化更高、实用性更强的产品可供选择,智能家电的普及速度将加快。
名词解释
智能家电
智能家电是指采用一种或多种智能化技术,并具有一种或多种智能特性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智能化技术包含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专家控制等。
智能家电一般分为两类:一是采用电子、机械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二是模拟家庭中熟练操作者的经验进行模糊推理和模糊控制。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家电产品不断出现,如把电脑和数控技术相结合,开发出的数控冰箱、具有模糊逻辑思维功能的电饭煲等。
来源: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