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家电网-2012-7-18) 前篇轻工业消费展的文章中我提了一下“大企业病”,于是有读者询问,大企业病究竟是不是诺威格定理的必然产物,是不是跨国企业不能避免的。其实我们无需对外国学者左一个定理,右一个概念过于热心,因为这些理论大部分都是企业家,或者企业下属研究院开发出来的,他们想凭此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所以竞争对手提出的著名理论多有偏颇,矛盾之处,比如诺维格定理明显是马太效应的对立物,而长尾理论则是二八法则的部分对立物。
西方学术传统认为:“强者的缺憾,也比弱者的优势更迷人。”这些原理大多属于限制完全垄断和永恒扩张的安全机制,它们像社会达尔文主义那样严格遵循自然界的法则,它们无不是行业巨头“甜蜜的烦恼”,而当之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我们将会无奈地发现,我们的企业甚至连受其所害的资格都不具备。
诺威格定理本土化的一般表象
能够达到五六成市场占有率的极少有多元化的企业,包括并行多元化的企业,比如拥有众多子品牌的通用和丰田,它们的占有率也仅百分之十几二十几,一党独大尚且不能创造高利润率,可见成功的多元化企业一定不能固守在某个行业里,而且肯定不属于创新的类型。这类多元化企业大抵只有两种结局,它要么被拆分,要么最终进一步抽象成专业的风险投资公司。前一种情况有可能因触犯《反垄断法》被政府“判决拆分”,比如美孚,不过这不可能发生在中国,尽管我们名义上也有《反垄断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见过诉方打赢官司的先例。
英特尔只做电脑芯片(也做过手机芯片但不成功),苹果只做微机及其iPod体系的若干变种,谷歌专注于搜索引擎,微软除了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干别的都赔钱。这足以说明多元化不符合现代商业的一般原则,像美的那种什么都做,别人做啥自己做啥,还兼炒房地产,卖汽车的集团企业属于工业化时代的遗留物。由于只有技术壁垒很薄,甚至随便是个人都能做的产品,才能进入多元化的战略布局,这直接导致两个严重后果:其一,一家做起来余者集体跟进,利润瞬间变薄,但企业不可能把一个刚做起来的部门裁撤,少不了内斗的场面,且将愈演愈烈,比如美的汽车破产的一个主因就是管理混乱,这在集团就不容易见到。这些企业从此进入激烈的红海竞争。其二,我们做企业是为了盈利,而且最好能长期地高盈利,但利润归零以后,研发投入和创新动力同步下降,科研人员从此看不见技术和产品盈利的前景,它勉强可以负担业务拓展的成本,但很难再高速成长,所以投资人对这些企业是不看好的,这一点只要对比一下美的和腾讯的股价就明白了,更别提志高集团那么一毛几分钱的股价了,这就是市场对那些低成长率企业的看空预期。
大企业留下的市场够小企业分吗?
从账面上算仿佛是够了,剔除国家统计局和各类所谓“权威评奖”之类的干扰因素,中国某个行业的龙头企业所占份额也就是百分之几,除非学格力走专业化路线,否则多元化的龙头企业的准入门槛还会更低,最没技术含量的电子商务门槛反而很高,因为它们的利润为负,每个季度净亏损都得几千万,丝毫看不见盈利的前途。走专业化路线的格力虽然在技术和渠道上有一定优势,但请注意诺威格定理的一个推论 – “技术不是形成垄断的充分条件”,这在空调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因为空调本身的效用十分有限,只要能制冷就行,若要消费者为其它诸如节能,环保,智能,物联网之类的多余功能买单,一是靠炒作概念,二靠国家给政策,总之都无法持久,都不能建立壁垒,而且无助于拓展和转型。
小企业的创意和技艺令人赞叹(见下图),但从国家那里贷不到款子,也基本不能指望风投。美国风投过剩,而中国的剩余投资大多流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一家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哪怕仅有5%,也不代表小企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因为单个小企业的份额可能只有0.05%,况且大企业因为诺威格定理陷入红海疯狂,把市场做小了,把环境搞坏了,因此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就更为艰难。
气壮山河
联想柳传志的话是“大企业病”的集中体现:“我们要把水搅浑,因为只有在沼泽地里,乌龟才有希望跑赢兔子。” – 他眼里就只有乌龟和兔子,至于其它小动物们在这片无限恶化的土地上以何为生,则不在他的忧虑范畴以内。【C.C】
来源:口碑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