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家电网-2012-7-27) 我以前对京东颇为抵触,直到现在,在我们对它进行深入研究以后,我也依然认为去年15亿融资是对京东的过度高估。如果这笔投资是针对京东这家企业,那的确有可能高估了,但根据70-20-10法则,只要库巴,当当,苏宁战败,投资的价值就体现为模式,而非某家具体的企业或个人了。目前京东市场占有率超过百分之五十,虽然电子商务还不能遵循诺威格定理(因为净利润为负),但只要京东能靠提高管理和物流效率将成本进一步降低,它就不仅不怕众商家的价格围剿,甚至能在上市前实现盈利。当然风险也一并存在,就是烧光第四笔融资后依然不盈利,即便上市也很难筹到钱。
过低的家庭负债率将成为电商蓝海的引爆点
中国家电产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是因为我们每年超过30%的产能依靠出口,就是说一旦西方透支消费的泡沫破裂,它就会全部转化为产能过剩,而且可以肯定的是,由历代金融危机所积压的剩余投资将继续转向房地产,股票等泡沫领域,同时考虑到他们还有用量化宽松政策救市 – 它可能转化为次级信贷 – 的传统,西方的泡沫消费一定会破裂,除非我们能不断用出口利润补贴他们,也就是不顾成本地购买美国国债,只是在出口随着泡沫消费的瓦解而衰落以后,中国也将陷入同样的,乃至更大规模的衰退之中,拿什么钱补贴他们?
“扩大内需”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因为我们的购买力不足,美国靠美元坚挺支撑其高达百分之九十几的负债消费,而中国家庭的负债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显然远远不足以消化每年平均百分之三十几的产能过剩。
刺激潜在消费的条件是降低信用扩张成本
要想消化10%的产能过剩,至少要将家庭负债率也提高十个百分点(这个换算过于简单),就是要在安全的限度内激励家庭超前消费,同时又不因过大的开支使生活陷入困顿。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这是大多数家庭不敢超前消费的外部因素。但与主张收支平衡那一派的学者观点不同,我认为无论政权,企业还是个人,经济安全感都建立在信用额度之上,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生活更有保障,在不考虑外部因素的条件下(假设经济大环境不可控),增加生活保障的方法就只有“信用扩张”,五险一金和各种商业保险都是信用扩张行为,正是由于我们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弱小,才要以扩张个人信用为手段,追求并巩固更美好的生活。
信用卡和分期付款早已不是新奇的概念,但它拉抬家庭负债率的效果一直不是很明显,它还缺少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安全,可控的透支消费的示范作用,二是减少信用扩张的成本。这两个因素共同取决于改变公众的固有观念,使之对“借贷”的理解,从“超前消费”向“家庭理财”转变。
将会有一家电商占据50%市场占有率的高位,它具体是京东,苏宁或当当是无所谓的,只要它能保证当前的,或者更高性价比和物流水准,同时支持分期付款,中国人的信用额度就将随着电子商务市场和龙头企业市占率的上升同比扩张。目前京东无疑最具潜力,它的效率最高,覆盖最广,融资成本最低,故不不惧怕价格战,更无须回避用户体验和口碑营销,这意味着它在互联网商业模式,消费模式两方面都领先同行一筹。接下来它要解决的问题按照优先级排列,一是刘强东本人一再强调的,继续改进物流。其次就是把分期付款业务做大以后,加强与银行的合作,进一步降低一般消费者信用扩张的成本,从而使更广大的潜在消费行为转化为订单。【C.C】
来源:口碑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