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口碑观点 >> 孵化器模式与创业的逻辑自相矛盾

孵化器模式与创业的逻辑自相矛盾

口碑家电网  2012/8/13 16:37:14
分享到:

孵化器在中国很难获得成功,随着李开复宣布创新工场与孵化器模式“划清界限”,这种类似二房东的创业模式也快要走到尽头。不过考虑到地方财政对它的支持,尽管创业成功者寥寥,辅助型创业可能还将作为僵尸商业模式长期存在下去。

孵化器模式在根源上存在逻辑矛盾

由于李开复的名头够响亮,所以在这种模式兴起之初,人们对之企划合理性与成功几率未及深思,丁磊说话够直接:他们的老大没做过投资,怎么教育别人投资?我的看法是,游泳世界冠军的教练未必学过游泳,只要它懂得科学的训练方法,或者靠他的人脉和资本力量能够组织起科学的训练体系就行。我说这种模式在中国不会成功,是因为近似于举国体制的创业温室与创业的逻辑自相矛盾。

首先,孵化器要不要资金沉淀?要不要控股?先不管控股比例大小,如果你要确保能够收回投资,就免不了要越俎代庖,提点创业者哪些行业已经饱和,哪些产品可能会有前途。我认为“创业指导”作为孵化器企业的主要卖点是创业者很难推辞掉的增值业务,既然二房东还兼做婚姻和职业中介,创业者的创意就务必迎合资方的品味,否则它的“保人”的牌子就挂不住了。听上去合情合理,但这就相当于哪些项目值得投资永远是资方说了算,这和VC不一样,VC可以对个人和模式投资,创业者起码掌握着对产品的控制权。反观孵化器模式与中国的义务教育雷同,老师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其实是这帮老师在创业,真正承担风险的创业者只有点头哈腰的份儿了。

只有才能与野心兼备之人才能创业成功,像马云那样的强人,将A轮融资从4500万砍到3500万美元,他们不光为了钱,还要享受控制一切的快感,他们必须自己决定何为对错,何者当为,在强者身上已经凝结着成功的可能,他也能预见到这样的可能性,从而产生自信和执着,所以有可能成功的创业者一定不可能接受孵化器的教诲,哪怕招募他的人名叫李开复。

孵化出来的概念企业很难在市场中存活

孵化器的成功率极低,十之八九都是炮灰的命运,偶尔出头的更多是两种结局:被收购或者退市。李开复也说,“被收购了也挺理想”,中概股一年23家退市,这对那些想凭着几个闪光的点子一夜暴富的创业者是不小的打击。李开复对互联网经济的判断力明显比不上某些尖酸刻薄的媒体人,他们说“在中国做互联网只有两种前途,一是成为腾讯,二是被腾讯收购”,其实想成为后者已属不易,因为既然众多创业型企业安身立命的资本就是几种技术,几个点子,还未必是革命性的技术和点子,那么很显然,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里,腾讯是更有希望将这些技术导向革命,使这些点子产生商业利润的一方,一般的中小企业都还没来得及想明白怎么赢利,腾讯就已经把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并占据主导份额。

孵化出来的企业,即便握有几样关键技术,他们也会由于先天不足而不适合挑战龙头企业的优势地位。先天不足指的是他们在创业之初就选择接受“创业辅导”,而这绝对不会是具备“杀手本能”的企业家所愿意选择的道路,他们尚且缺乏自立的资质和觉悟,又谈何以技术创新 这类人也很难有真正高价值的创新 开创王朝?而不以王朝为创业之目标者,他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被王朝收购了吧?

李开复的天才和号召力在中国独一无二,创新工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个人的黑洞效应,而不是这种商业模式真有前途可寄,说到底它也与技术或商业模式创新无关,人们冲着李开复投资,碰巧遇到合适的创投组合,买卖就做成了,就这么简单。【C.C

    
发布:平凡   作者:常丞
分享到:
喜欢人数(0)
相关阅读
下一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整合营销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家电派社区

商务合作:010-85865106-8003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编辑邮箱:edit@eapad.cn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