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业绩公布以后我们可以推断,除非出现重大行业转折事件,或有更大规模的直接补贴政策出台,中国家电行业不会有好转,而可能更惨。A股公布中期业绩的25家企业中竟然有11家显示净利润增长,无论行业衰落到何种境地它们都声称“逆市增长”,同时股价平均下跌百分之十几,我们看不懂,如果股价走势竟然与传统行业的业绩相反,股市还怎么能体现企业的真实价值?或者说,也许“逆市增长”的神话并不存在?
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经济学训练是,如果市场中大部分企都在衰退,就证明是市场不行了(商业模式失败),除非你是苹果,微软,谷歌那种一度具有垄断优势的行业霸主,则逆市增长永不成立。而垄断者的成长主体不是来自于市场的成长,而只是占用并透支了同行未来若干年的利润空间。
应收款超过净利润,租值和利润预期皆为负值
同花顺的数据显示,二季度上市家电企业的库存总量已经从200.55亿元涨到201.93亿元,大品牌每天的库存成本高达上千万元。按照苏宁和京东的说法,“大家电是利润最高的品类群”,可见“冷年”和节能补贴对清理库存毫无帮助。
我认为原因有二:第一,4万亿产业振兴计划和近几年的财政政策已经透支了未来若干年的刚性需求。大家电属于耐用商品,市场接近饱和以后库存就会成倍增长,产品升级换代要么是渐进式的,要么是飞跃式的,若为后者,我们的企业需要购买国外专利和设备,从长远看将拉升研发成本,但拒绝引进的后果是将市场拱手送人,苹果和微博都是例子,不同在于微博较易模仿且没有专利费,但新浪和腾讯通过微博实现盈利也很艰难。
如果能出现苹果那样的技术或商业模式革命,由于产品品质跳跃幅度过大,它也很难起到清理库存的作用,可能还会涉及到主流产品降不降价的难题,你想提升市占率就必须降价 – 它和渐进式研发的周期曲线大致重合,但降价的后果是只能令库存的产品出口欠发达地区,像穷国和三四级城市。出口会被汇率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所抵消,而三四级城市的销量则会被频繁的补贴政策透支掉。一方面是大家电的利润不断稀释,另一方面库存成本高企,它表现为应收款超过净利润,说明应得利润都在压货的过程中消散了,也就是“租耗”。传统的经济分析认为租值为零企业就会选择关门,如今应收款超过净利润的企业租值已经是负值,对未来租值为正的预期只能体现在股价上面,所以如果这些企业的股价同时暴跌,就算到了中国家电业触底的时刻。
刚性需求递减导致内需不足
第二是利润变薄的同时,刚性需求稳定递减。制造工艺的提升使大家电寿命稳定保持在8年左右,造的太结实,换代升级的诉求就持续低迷,大家电的潜能就只能从二套房里开发,但二套房显然不属于刚性需求,所以除非我们国家中产阶级家庭的比重上升速度能跑赢GDP和通货膨胀,靠二套房带动大家电需求就不够现实了。
产能扩张和依靠财政补贴都会降低产品质量,所以还要在产品利润中扣除8年期总维修成本,这个成本可能是不确定的,因此8年甚至更漫长的产品保质期必定在抬高成本的同时降低销量,若以刚性需求被透支将尽为前提,这比滞涨更可怕。问题是,刚性需求又是如何被耗尽的呢?
刚需不足的经济分析非常复杂,在此我只略讲一二。即,家电卖不出去是因为:1.消费者直接购买力不足。2.刚需住房开发率不足。此二者又都可归咎为“没钱”。购买力不足使企业利润降低,失业率上升和经济空心化,经济空心化的后果是原本用于投资实业的钱流向股票和房地产。股价是实体经济预期收益的反映,而房价虚高虽然能拉升家电需求,但同时会降低二套房需求,若后者大于前者则家电总需求下降,而经济空心化的后果必然是使后者大于前者。
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也经历过经济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但原因主要是罗马帝国爱惜人才的政策加经济霸权吸引希腊人才外流,同时希腊的年轻人也具备探险精神,这和目前中国人才外流的情况相同,即面对世界霸主美国的人才竞争,以及老龄化和少子化的人口结构。其中,出生率不足导致老龄化,购买力不足导致少子化,而少子化,老龄化,以及不断萎缩的购买力共同导致对二套房的需求下降。如果有一天他们连一套房和子女教育费用都无法承受了,大家电的年增长率就将变为负值,这与日本目前的惨状相同。
这个专题可以写成系列企划,因为我感觉,提高国内需求并不像很多学者估计的那样困难,或许没法一蹴而就,但分析和执行都不会很难。我将在未来的专题企划文章里,进一步分析内需和外需不足的成因及对策。【C.C】
来源:口碑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