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口碑观点 >> 专题评论:先能藏富于民 而后内需可振

专题评论:先能藏富于民 而后内需可振

口碑家电网  2012/8/27 16:39:37
分享到:

我在系列专栏策划文章里提出,家电产品的内需不足和出口下降为正向相关,库存和应收款比占都已居于高位,电商大战的噱头也丝毫无助于消灭库存,这是因为,其一,电商仍不是家电产品主要出货渠道,京东家电销售额还不及苏宁,国美两家的零头,可以预见除非京东对美苏阵营取得完全的胜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超级零售商主导的销售格局不会改变。

其二,虽然在此轮价格战中信用损失最大的是京东,但苏宁国美,以及所有电商作为“同行”的商业信用也被一并透支,消费者对网购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本就信不过,经此一仗对明码标价也产生怀疑,正如财政政策透支了刚性需求,价格欺诈也透支了相当的收益预期。

大件商品必须大卖才能赚钱

众所周知,大家电的上头成本过高,而且由于中国做大家电的基本上全都是“多元化企业”,无论黑白大小还是3C电子,上头成本都高居不下,所以这些企业就必须无底线地追求大出货量,从而担上规模风险。我们企业对“规模效应”的理解较为偏颇,它们往往只看到成本摊薄和大而不倒的一面,而忽视了规模的风险面。风险就是一旦一个,几个企业囤积起那样巨大的库存,维持那样强大的产能,到需求减少时再“紧缩”的成本就比扩张要高得多了。

我经常向从事零售业的亲戚朋友们打探,除了历史数据你们怎么预测需求量?但答案始终不能让我满意,后来才知道这是合约经济学里的前沿课题,也就是说,行业里没人确切知道一个“合理”的产量是多少,参照物只有自己过去的量,和同期同行的量,并且由于昂贵的上头成本成为时刻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此各家都在缺少一个安全预期的不利情况下盲目扩大产能。企业自己的分析师以为这样做可以摊薄信息费用,但他们忘了库存租耗要比信息费贵得多。

在需求下降的时候仍然维持高产能,这是应收款高于净利润所反映的市场信息,比如在繁荣期销售经理平均日出货50台,如今最多出25台,厂商却压货75台,如果你不炒销售经理的鱿鱼,月均数千万元的压货款就只好你自己承担了,而且我绝不相信这批库存能排除质量安全隐患。

消耗产能过剩将是长期工程

保守估计,我们每年有百分之二十几的产能过剩,大部分是出口转内销。出口和内销又是相互影响的,原本在预测到出口将被削弱时就该果断转产,把产能降下来,但财政补贴使企业安然度过一场外销崩溃的重大危机,同时也将实际上未有寸进的内需发挥到极致。西方国家砍掉我们出口的办法是祭出反倾销法,于是产能过剩的压力开始向内部转移,此为一石二鸟之计,既保护了本国工作岗位,又能给我国民族经济以重创,挑拨社会矛盾。

从前庞大的出口额度使国强而推延了民富,但我们知道国际贸易在总量上是均衡的,收益在国家之间,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人民之间传递。高额出口未能换来民富,所以在出口被砍掉后,算不上“富裕”的人民反而没有能力购买本国企业生产的商品,因为这些商品的上头成本(不是生产成本)是按照外国人的购买力衡量的,如果家电企业的上头成本是以本国人民的实际购买力为参照物,它根本无法维持这么高的产能和利润。国家补贴养肥了企业,但很不幸,这些企业却不能离开人民独活,人民饿瘦了,企业也要跟着把身上的肥油再吐出来。实则“藏富于民”也是个伪命题,因为人民富裕毕竟也是企业强盛的前提。

消耗过剩的产能并不难,但它将是一项耗资巨大的长期工程。我将在未来的专栏和专题企划中论述如何提高内需,提高内需与藏富于民是同一套经济逻辑的两种表象,等到何时我们的企业能将人民的力量与企业的力量等量齐观,它们也就无需再为“内需不足”的伪命题犯愁了。【C.C

    

来源:口碑家电网

标签
库存 扩大内需 家电 产能过剩 制造业
发布:平凡   作者:常丞
分享到:
喜欢人数(0)
相关阅读
下一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整合营销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家电派社区

商务合作:010-85865106-8003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编辑邮箱:edit@eapad.cn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