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日前报道,自国家施行家电能效等级制度以来,由于不同能效等级的产品价格差距较大,使得很多企业试图以虚标能效等级骗取国家补贴来进行牟利。家电能效骗补已成为该行业的潜规则。
对此,不少网民表示,家电行业能效骗补的行为侵犯了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其背后是企业追逐巨额利润作祟。网民呼吁市场监管部门出台更严厉的监管措施,并提高消费者的节能意识。
骗补行为扰乱市场秩序
有网民表示,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却没有按照政策给消费者补贴,虚标能效等级,这种“空手套白狼”的行为让许多不符合国家节能补贴条件的家电产品也挤进“享受补贴”的名单,给诚信企业带来损害,扰乱了市场秩序,助长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歪风。
署名“温岭千年曙光”的微博说,家电补贴,这样的政策很好,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带来优惠,但是,长期躲在补贴政策背后的蛀虫很猖獗,虚标、假冒、骗补等行为肆无忌惮。在家电补贴的同时,如何使这项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望引起重视!
还有网民指出,一些企业在申报能效时,往往采用以额定功率代替实际功率来计算产品的能耗指标,使得产品的能效等级比实际要高,导致购买这类产品的消费者多花了冤枉钱。而一些厂商也还利用了普通消费者无法分辨的弱点。
背后是巨额利润作祟
有家电行业人士指出,一级能效的家电产品往往要比二三级能效家电产品价格高出一大截,虚标现象屡禁不止,背后巨额利润是关键。
有网民说,目前,家电能效等级检测方面没有严格的标准,第三方检测机构往往也大都是企业,导致能效标识检测完全变成了企业的“自检”。署名陈礼明的网民表示,企业间检测的标准不统一,加上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差异,往往一些一级能效家电节能水平还不及其它二级产品。
署名“林伯强”的网民说,补贴监管不力也是造成“造假骗补”现象最直接的原因。我国“节能惠民工程”补贴采取的是一种间接补贴形式,即政府将补贴发放给企业,再由企业转给消费者,这本身就给厂商和经销商留下了操作空间。对于违规违法的推广企业,国家虽然视情节给予了惩罚,但目前惩罚的力度无法对企业形成实质性的约束。在政策漏洞无堵漏、监管薄弱、惩罚无约束的大好时机下,企业“虚报骗补”肯定不可避免。
严惩家电企业骗补行为
今年节能家电补贴实施4个月后,针对推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财政部等三部委在本月出台规定加大对补贴资金的监管力度,对提供虚假信息、骗取财政补贴的节能家电生产和销售企业,将在媒体上曝光予以通报批评、追缴补贴资金并加倍处罚,情节严重的将取消推广资格,并追究企业责任人相关责任。
综合网民反映来看,网民呼吁加大家电企业骗补的处罚力度。署名“chaolongcom”的网民说,相关部门必须承担监管责任,发现问题没有什么可怕的,关键是要承担。惩罚如果不“打痛”,就等同于默许和纵容。企业造假的时候,主管单位如果不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就会导致破坏规则的恶性循环。
有网民表示,国家应加快能效标识标准制定,并尽快出台详细的节能家电物价制度,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
署名“林伯强”的网民也表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节能意识也非常重要,一方面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引导消费者的节能行为。
来源: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