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品突破“到“全面包围“ 酷开4K野心有多大
2013年是互联网电视元年。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率先推出互联网电视,迅速推动这一新产品获得消费者广泛追捧。拜这些互联网企业所赐,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电视市场,在2013年下半年,成为消费市场最受关注的领域。互联网电视也成为众多知名品牌的主打产品甚至是旗舰产品,创维、TCL等传统企业后来跟进,与互联网企业正面对抗,市场迅速进入了多元博弈的阶段。
而这样的多元局面,或将随着酷开率先推出4K互联网电视,被完全打破。
10亿赌局,折射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厂商胜负难定
此前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与董明珠立下“10亿赌局“,抛给业界一个话题: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厂商做产品谁更有优势?在互联网电视领域,以创维为代表的传统厂商在销量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乐视小米等发挥自身优势,在知名度上赢得了广泛关注。在各种场合言及互联网电视,必提乐视小米,但实际上老百姓买得最多的还是传统厂商的产品。在这样的局面下,谁输谁赢,没有人敢下定论。
然而新的动向却让局势显现出微妙的变化。在2013年底,4K成为未来电视竞争的标配,当业界纷纷传言小米和乐视已经在筹划4K电视之际,酷开却让整个行业都猝不及防:在2014年来临前一天,率先推出4K互联网电视,主打40寸和58寸。这无疑使得竞争加速升级,尤其在春节前这个销售节点上发力,酷开从某种意义上再次挑起了大战。看来,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谁也别想安心过年了。
黑马要有黑马的实力 酷开凭什么?
2013年在互联网电视市场,酷开采取的是一条后来者居上的轨迹。9月份创维发布第二品牌"酷开",推出了酷开TV三款新品。相较于互联网企业,9月份是一个相对较晚的时间,但酷开TV上市后的表现却多少让人吃惊。在双十一当天,酷开TV单天卖出56272台,创下了首个销量方面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超过了互联网企业上市以来的总和。反观以营销见长的小米电视,却彻底缺席了双十一,不是卖不出去,而是无货可卖。
这也正体现了互联网企业做电视的最大短板。因为接触不到核心资源,互联网企业在产品生产上居于被动地位,这直接导致了其产能不足,销售后劲疲软。换句话说,互联网企业在电视市场赚来了吆喝,却没有赚来市场。
互联网企业激活了整个电视产业,为传统企业打开了市场。相比于互联网企业,酷开显然走的更加扎实:酷开有强大的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能力、有频繁的跨界合作、有独到的对于互联网的洞察和超前的思维,而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当然同时也得益于中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生活进一步渗透到家庭的大趋势。
专为家庭互联网而生的酷开TV,迎合了当下的消费需求,融合了传统制造厂商的工业品质和灵活的互联网思维,这次率先布局4K电视,正是这一优势的全面体现。
全面布局4K市场 酷开野心有多大
2013年12月31日,上海,酷开4K电视发布会上,当酷开高层公布了首款家庭互联网电视的价格时,确如冬日惊雷,再次引爆了整个行业。40寸2999元,58寸5999元,直接刷新了行业最低价。酷开4K电视采用主流4K配置,而在业内普遍关注的4K内容上,酷开与实力雄厚的内容商跨界合作,布局国内首个4K频道——H.265频道。
这还只是酷开在4K战略上的第一步。在2014年3月3日、6月6日、9月9日、11月11日、12月12日等节点,酷开都会发布系列新品,U1系列在未来也会增加42英寸、49英寸、50英寸和55英寸多个子产品。全线产品布局和4K内容运作,体现了酷开更大的市场野心:凭借工业优势全面包抄对手,不仅为行业竞争提高了门槛,更实现了4K的亲民化转变,直接加速了4K产品升级浪潮的到来。
在这一轮以4K为核心的产品升级浪潮中,占尽先机并且野心勃勃的酷开,能否得偿所愿,占领整个互联网电视市场?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责任编辑:陈健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