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其中,中国制造商始终参与其中,不过都是在后台。尽管中国制造了成千上万的产品,包括电子产品、纺织品、玩具等,但消费者只能从产品底部的“中国制造”标签上意识到中国的存在。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扩大其全球业务范围及提高制造高质量产品的能力,这一局面有望改观,诸如华为和海信等以前扮演小角色的公司正在争取更多主要角色的机会。
在过去的消费电子展上,大部分中国品牌被转移至国际馆:一个挤满电缆制造商、小玩意儿和山寨设备的区域,就像在一个真正的亚洲电子产品制造区所见到的那样。但在过去的几年中,在中国已有相当知名度的品牌已经慢慢进入秀场。而今年,华为和海信甚至安排了新闻发布会。
像所有国际消费电子展新闻发布会一样,华为的发布会略显僵硬,但所要传达的信息非常明确:我们实力强大,我们来了。
华为首席设备战略和营销官余承东(RichardYu)在周一的发布会上解释说:“我们是世界上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我们使用的是比iPhone更先进的制造技术。”事实上,华为公布的品牌设备与其他高端手机给人的感觉一样——高端而原创,并非中国产品多年来给人的粗制滥造的印象。
该公司终端设备首席营销官邵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华为近期才决定进军全球市场:“过去,我们把重点放在基础设施上,而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随着苹果和其他公司成功改变市场环境,华为的合作伙伴(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恳请他们不要生产过去那种“价格便宜、制式类似”手机,而要推出新型、有影响力的产品。
这种情况导致该公司生产的手机数量大减,从2010年的近150款缩减至目前的23款。通过专注于更容易识别和质量更好的手机(但品种依然多样,对此邵杨解释说:“人们喜欢使用一部与众不同的手机。”),华为认为自己可以与苹果或三星等巨头正面交锋。
海信产品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主秀场上。该公司打造自有品牌并走向全球的战略决策与其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功相辅相成。目前,在该公司销往国外的产品中,超过半数为海信品牌(几年前这一比例只有10%),而不是其他公司的贴牌。
在其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海信在消费电子展中的另一个第一次),公司高管详述了海信是如何从一家本地白标制造商发展成为全球知名品牌。
笔者就大型制造商开始进军消费市场的原因采访了ReticleResearch分析公司的创始人罗斯·鲁宾(RossRubin)。
鲁宾解释说:“这种趋势延续了该行业的惯有模式,即企业从原始设备制造商转变为消费品牌。宏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而多年前的三星也是如此。对设备而言,消费者更为看重的是操作系统。”
鲁宾指出,美国Cellular和VirginMobile等预付费运营商为类似华为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他解释说:“安卓操作系统的成熟及支持众多组件降低了产品成本。”这意味着手机越来越便宜,无需运营商提供补贴:也就是说用户每月的账单费相应减少。
当然,几年前,中国制造商大力推动的产品——上网本——并未获得真正成功。以前生产电脑零部件的微星科技和华硕等公司转而大批生产这类价格低廉的设备。最初,人们纷纷抢购,但随着热潮的消退,他们开始举步维艰。这种情况会再次出现在这批新一代手机制造商身上吗?
当笔者向华为的邵杨提出这一问题以及哪家公司将成为其最大竞争对手时,他回答说:“这个行业相当拥挤,但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如果我们以iPhone、三星或宏达为目标,那么可能会误入歧途。”的确,自力更生无可厚非,而他们做出的这一决策到目前为止似乎很成功。
其他中国品牌,如中兴通讯、明基等等,继续按自己的计划推进,范围覆盖包括显示器、手机或数码相机。对业界而言,中国的崛起不只意味着多了一个生产电子终端产品的好地方,而是表明软件和设计领域中诞生了一个重要的竞争者。
无论如何,最终结果都会使消费者受益,原因在于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往往带来更多研究与创新——更不用说产品价格降低了。假以时日,您所使用的高端设备不仅是在中国制造,而且也将由他们创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