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解读:新浪四季度微利 微博贴现渺茫
(口碑家电网-2013-2-20) 今天新浪公布了新一期财报,包括2012年第四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全年营收和净利润,以及对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的预期。新浪的单季效益果然没能超出任何人的预期,1.1亿至1.3亿美元依然是它的营收极限,净利润240万美元,连硅谷随便一座总部大楼的租金都不够。
这份财报成为华尔街两大理论的有力佐证 – 尽管我们将在5月份的的波克夏年报解读中提出有力反驳:1.股价在大多数时候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2.净利润低于营收十分之一,或者归属股东利润低于营收二十分之一的企业,就不再具备投资的价值了(但半数以上的上市公司仍可作为投机标的)。
MBO只是高管们内部套现的工具
随财报出炉的还有一条冷饭消息,就是被认为用来推动微博业务剥离上市的明星高管许良杰,终于不出意外地被任命为总裁兼CTO。媒体同行对此也早有准备,认为此君只是个简历光鲜,用来取悦华尔街的“花瓶”,他对微博运营起不到多大作用。我们不这么看,因为中国民营上市企业最扎眼的短板就是缺少政客,华尔街里大部分人都是政客,投资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所占比重并不比咱们更高,目前新浪更需要的是刘强东般的融资能力,周鸿祎般的忽悠术,李彦宏般的脸面和李开复般的自我包装才华,而不是管理和投资的技巧。
新浪MBO事后证明只是投机机构勾结几个高管进行内部套利的工具,原理是,他们准确预测了将微博引入中国后将产生的轰动效应,届时股价保守估计也将随着注册用户数翻倍而翻倍,等到注册用户在中国破亿就可以果断出手狠赚一笔,囤积自家企业股票最简便的方法就是MBO,当时几位高管总共出资5000万元,联合投机机构囤积10%的新浪股份,到今年年初陆续套现,一年前新浪股价曾被顶到140美元的高位,它是投资者对新浪微博盈利的预期,但直到今年这笔4亿人的虚拟资产尚未变现,于是跌落到50美元的合理价位,但高管们也已赚足离场,这证明从一开始就没人相信靠做微博能赚大钱,马克库班是第一个站出来说“微博不能赚钱”的明星企业家,他们投资新浪唯一的动机是寄希望于中国庞大的网民基数。
三大隐患使微博难以盈利
倘若所有股民都能看清新浪高管的内部套利运作,以及由此产生的没完没了的权力斗争,那就基本不会有人相信新浪微博可以盈利。
它的三种缺陷几乎是不可克服的:其一,新浪自身没有创造任何新的价值,它将门户,博客,微博三种商业模式从国外照搬过来,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比较落后,靠拉投资将市值炒到危险虚高的位置,营收主要依靠广告,但微博的平台的用户体验极为粗糙,门户网站内容低劣恶俗,充斥大量转载和不文明信息,搜狐虽然也靠三俗内容赚取点击率,但它好歹在内容建设和营销方面有很好的表现,一味拉广告却不重视内容的企业,即便它的盘子比雅虎大三倍也难以存活。
其二,将4亿注册用户变现的思路有误,跟门户内容越差越想靠广告弥补的思路相似,微博的变现能力越弱,它就越是急于依靠强制推送的手段进一步强奸用户体验。新浪微博的推送方式甚至比周鸿祎的流氓弹窗软件更为恶劣 – 它果断用黑屏取代了关闭按钮。
其三,新浪微博能成功,90%归功于防火墙,和国家对谷歌,游戏机,推特,脸谱的拒绝相同,正版在中国合法化那天就是山寨的死期。新浪微博本身又构成第二道防火墙,言论审查制度和新浪技术的软弱共同组成流量贴现的死结,想提高技术就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但仅折旧费一项就已是利润的3倍,成本超过了营业额的50%,不举债就没钱搞研发,但由于技术,管理,盈利水平一直保持在低位,它的融资成本也水涨船高,高管套利的操作给资本市场做出极坏的示范,意指微博业务本身都可能是套利活动。
众所周知股价是对未来收益的预期,那么只需参考一下新浪最近两年的业绩即可做出预测,它的注册量两年增长20倍,股价则是一年跌落70%,因此投资者就要权衡一下,在流量增长接近极限之后,它的转化率和股价升值空间还有多大?这么一支典型的高开低走型股票,投资者的偏向趋势只会与其不断市值缩水的基本趋势正向相关,也就是说,除非新浪微博的单季收益率出现突破性成长,它的股价和盈利水平还将进一步下跌。
小结:
将微博拆分上市明显意味着,起码华尔街对微博的预期高于门户,说明管理层认为去年的股票溢价与门户业务无关,拆分只会进一步降低门户网站的价值,但网站的基本价值 – 格雷厄姆称之为“内在价值” – 也与微博的市场预期无关,它的价格却会随着微博泡沫的破裂而同比下跌,这是开发流量兑现工具的主要风险。而且如果不考虑投机机构的操作,也很难对拆分后两支股票的溢价幅度做出准确预测,所以还请投资者继续关注我们对新浪2013年一季度财报的进一步分析。【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