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市场萎缩创新乏力 全新技术风险过高
(口碑家电网-2013-2-22) 介于HTC越来越惨淡的经营表现和不断下滑的股价,王雪红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向媒体表达了对去年HTC在营销和创意方面的不满。尽管市场反应冷淡,她还是认为遭到恶意炒作的低估,她再一次强调了HTC在智能手机市场昔日的领导地位是由创新力取得,并坚信这种力量不仅没有衰落,而且能通过下一代旗舰机的成功使公司一举翻盘。
起码这一次,科技股股价是对企业和市场显示的真实反映
延续自上一次科技股泡沫破碎的恐怖记忆,专家一般都认为高科技企业的股价主要受市场预期的影响,行业里最热门企业的市价几乎被投资机构和对冲基金们控制了,股价不仅波动剧烈,而且与企业基本面背离甚远,从而抬高了投机行为在市场中的权重,因为在投资总量上能与大机构匹敌的散户绝不愿轻易背离基本趋势。
诺基亚和HTC近两年的大起大落对上述理论提出挑战,它们的股价从来都是跟着效益走的,很少能超越市场对它们的预期,所以王雪红说“股价暴跌是炒作和跟风的结果”明显与事实不符,它的几次大起大落都有坚实的财务基础。
比如在2010年,作为全球第一家做智能手机的企业,HTC下注安卓开始收获丰厚回报,它的市值涨了2倍,而这是严格基于手机出货量翻倍的真实效益之上,把诺基亚和黑莓都给干下去了,iPhone4尚未上市,所以预期在下一个财年再取得超过100%的增长是比较稳妥的,只是苹果疾风暴雨般的入场瞬间颠覆了行业走势,但当时大部分分析师都不敢断言,未来iOS和安卓谁的份额更大,如果再参考IT行业开源系统战胜封闭系统的历史,似乎HTC到2012年的出货量和市值再翻倍也不令人惊讶。
在苹果和三星双雄争霸将HTC的经济周期粉碎之后,我们就见证了HTC去年四季度净利润暴跌91%的史诗级悲剧表现,这和它在苹果入场前93%的营收增长形成一个周期均衡,所以结论与对苹果衰退的解释相同,它已经挥霍光下注安卓的创新红利,抛去通货膨胀和利率自然成长要素,HTC的股价和营收都已回归原点,而未必是出现了真正的衰退。
从现在开始创新,但C2B未必是好主意
王雪红强调HTC要想重现荣光就必须专注于技术和模式创新,在技术层面,M7改进了拍照功能,以低像素冲击专业级摄影效果;在模式方面主推C2B,也就是要实现用户个性化定制。这两样的确都是真正的创新,但风险也同样巨大且可以预期。
放大像素面积的点子很多年前就有人提到过,但影响只限于专业领域和摄影发烧友的圈子,在所有同行都在比拼高像素,大搞“军备竞赛”的市场环境中,HTC号称更专业的400万像素手机很难独善其身。潮流已经形成,它代表了用户和潜在消费人群“我想要什么”的一个大概标准,企业很难,更不该担负起“教育”消费者并塑造其消费模式的重任,HTC违背了它自己的原则,如王雪红自己所说,HTC是全球第一家智能手机企业,所以iPhone4不是对消费模式的颠覆,而是通过巧妙的营销手段将它无限放大了,这造成了苹果过于夸张的品牌溢价。
C2B有不少白电企业先想到了,“个性化定制”的口号很有煽动性,如果真能变成现实,不仅制造业和零售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连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都将受到冲击(就像社交网络对社会的改造那样)。之所以没能奏效无非是受制于技术和成本,王雪红正确地预见到,与个性化定制所要达到的社会理想相比,如今手机行业的发展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在目前条件下想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人定制的企业只有死路一条。
小结:
可见HTC正在酝酿的两大创新思路,都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社会经济与消费偏好的基本趋势,未见成效是因为知易行难。HTC在营销心态上存在着巨大问题,似乎台湾大企业的通病就是自我估值过高,在盲目自信乐观方面宏基与HTC在最近一唱一和,口碑家电网将在专题报道板块推出更为详尽的台企研究报告,敬请期待。【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