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Q2财报解读 消费者等待新品已经太久
利润缩水的主因是产品结构调整
必须持续推出颠覆性产品,利润和股价才能呈爆发式增长,但扩张是有成本的,尤其像苹果这种创新驱动型企业,颠覆性产品已经将公众对其股价和产品的期望炒的过高,即便iPhone的成功不是一次美丽的意外,它也不可能使每一个研发周期都以产品革命收场。库克多次表明“苹果将在今年后半段和明年全年推出伟大产品”,即便他说的是真的(苹果的产品只要不够伟大都将降低预期),消费者- 包括最忠实那批果粉在内 - 也将经历漫长等待和的内心煎熬,若在苹果的产品空档别家企业推出伟大的产品,苹果流失掉的客户大部分将错过下一个产品周期,毕竟买得起两部旗舰机的用户只占少数。
从产品结构上看,之前媒体预测“Pad家族抢了Mac的蛋糕”并没有应验,Mac的销售额实现了7%的增长,让大家颇感意外。其实道理不难理解,iPad mini加入iPad家族以后,苹果平板收入增长40%,且垄断大部分市场利润,它几乎快要摧毁中低端PC市场,而且在杂牌平板加入混战后廉价PC的利润可能变成负值。但相应地刺激了- 尤其在苹果品牌带动下 - 高端PC的销量,库克对此了然于胸,“iMac应该尽早推出”,当其它企业纷纷动了退市的念头时,苹果坚信下一个利润爆发点是家用电脑,若能垄断“次世代”PC的大部分利润,苹果就依然是赢家。
iPod的销售额缩水了20%,简直是全线溃退,有传闻说作为乔布斯时代标志的iPod Classic即将停产,买单一音乐播放器的人越来越少,它的销售额和利润都被实际上作为iPod衍生品的iPhone转化走了,当然这里面也存在一个转化率的问题,之所以iPhone只增长了3%,是因为原本属于iPod的细分用户被其它智能手机和平板品牌吸收过去了。iPod也许没那么容易消亡,但会变得比当年的Walkman更加小众,除非苹果能再突发奇想,琢磨出音乐播放器的新奇玩儿法。
中国市场尚未爆发
事实是中国市场已经在iPhone4的潮流中爆发过一次,考虑到中国那么低的GDP消费比占和中产阶级人口比例,iPhone4在中国的成功无异于一场工业革命。但在美国对华为,联想等中国企业实施贸易制裁以后,中国也要对境内最成功的美国企业进行反制,于是苹果就成了牺牲品,尽管在消费者眼中苹果仍是品味和身份的象征,但与政府和官媒的关系很难改善,也将影响它的新品推广,不过这已经超出了商业课题的研究范畴。
即便没有贸易制裁,苹果的产品策略也使它在中国市场趋于过剩。iPhone5作为旗舰机已经很难普及,iPhone尽管只增长了那么可怜的一点营业额,凭的却还是iPhone4这一款惨遭连续降价的过时产品,没人相信苹果能凭一款2010年的产品和2009年的技术敲开中国市场。
有别于美洲和中国这类过剩市场不痛不痒7%的增幅,亚太地区25.16%和日本19%的增幅相当惊艳,这验证了库克之前“增加了很多第一次选购苹果产品的顾客”的判断,苹果在亚太地区还远未过时,媒体一系列对苹果“创造力不再”的指责反倒激发了他们对老产品的兴趣,那些错过上一波iPhone4革命狂潮的市场将成为新的驱动力量,巧合的是那些市场也正在成为新的制造中心,代工创造的现金又将反过来带动苹果产品在这些以前被认为是欠发达地区的销量。
日本市场对苹果的需求潜力,也仅仅是在最近一两年日系企业陷入萧条后,才一点点被挖掘出来的,此前日本本土的消费电子市场美国人很难钻进去,骄傲的日本人民只有在民族企业被全面挫败,错过了一波科技浪潮因而没有产品可买的条件下,才开始将兴趣转向苹果,而且这个趋势是悄然发生且随时可逆的,现在日本电影电视里还经常出现国产翻盖手机就是证据,他们虽然暂且为苹果折服,但随时会被复兴的日系企业再转化回去。
小结:
苹果的销量仍然相当惊人,而且整体销量仍在增长,如果它果断放弃那些衰败之中的文化符号- 比如iPod,它的利润也仍然是增长着的。股价和利润的暂时受挫,根本原因只是消费者对它期望过高,他们 - 特别是Mac Pro的用户 - 等待新产品已经等得太久,火山般的激情正在酝酿,苹果不缺少技术,灵感和对产品的狂热,它要做的只是不断推出新品,让媒体听见这家企业的消息,增加派息,投资,回购股份,然后择机重返伟大,这对于坐拥1450亿美元现金储备,且预计三年内派息1000亿美元的超级寡头来说,应该不是多么艰巨的挑战。[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