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疯传手机壳含有超强致癌物
然而,最近,在网络上,盛传着这样一条流言:2013年超强致癌物就是整天套在手机上的外壳,由于手机使用的时候会大量发出热量,手机壳的塑胶材质被加热后会释放出高度致癌物质“苯”,苯可以随着呼吸道直接进入人的五脏六腑。由于我们平时使用手机时,手机距离我们的口鼻比较近,如果手机会释放致癌物质苯,那么危害将不言而喻。手机会释放致癌物质苯,这是真的吗?
央视栏目组为求真相展开调查
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栏目组,邀请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实验人员进行了专业实验。
手机壳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真的会释放致癌物质苯吗?第一步,测试平时正常使用手机时,手机壳的温度能达到多高。记者找来6位热心市民,请他们按照平时的惯用方式,打电话、刷微博、玩游戏……1小时后,记者用红外线温度测试仪,测试每部手机的最高温度,6个手机壳外部的最高温度为39.3℃-48.4℃,估算下来平均温度为45℃。
接下来,记者分别在流动摊贩和商场购买了塑料、硅胶及皮革三种常见材质的手机壳。值得注意的是,商场购买的手机壳都是品牌信息齐全的产品,而流动摊贩销售的手机壳没有标注生产厂商的名字。
带着这6个手机壳样品,记者来到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进行实验。
实验人员将实验舱温度加热到45℃,然后把手机壳放进去,1小时后6个手机壳被加热释放出的气体收集完毕。随后,实验员对这些气体进行苯、甲醛含量分析。
6个手机壳全部释放苯含量并不算大令记者意外的是,无论是在流动摊贩还是在商场购买的手机壳,都释放了致癌物质苯,释放量在0.0191mg/m3到0.0494mg/m3之间。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据了解,我国并没有针对手机壳的国家标准,只好用国家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标准作为参考。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博士徐秋健表示,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对苯的浓度限制规定是0.011mg/m3。“实验是将手机壳密闭加热了1个小时,这样得出的苯释放量要比日常使用的情况高一些。”徐秋健称,基于这样的原因,手机壳的苯释放量并不算大。
据了解,苯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大,国家采取了监管措施限制苯的使用,多用苯的同系物来取代苯作为有机溶剂。如果这些有机溶剂的纯度不高,那么其中可能会含有一定的苯。
4个手机壳甲醛超标使用会增加吸入风险新买的手机壳常散发着浓烈的刺鼻味,网友称这很可能是甲醛。实验员用相同方式检测,2个硅胶手机壳、2个皮革材质的手机壳甲醛释放量都高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0.1mg/m3。甲醛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类人类致癌物,而测出的手机壳甲醛释放量最高的达到0.25mg/m3。
徐秋健称,使用这样的产品,会增加吸入更多甲醛的风险,这些甲醛可能来自手机壳上使用的粘合剂,也可能是硅胶壳使用的材料不够稳定散发出来的。
专家:手机壳有风险 购买需谨慎
目前手机壳有硬壳和软壳两种,软壳主要材料为硅胶类,这种材料本身无毒。硬壳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手机壳,主要材料为聚氨脂、聚苯脂、碳酸酯等PC材料类,目前使用最广泛,常用于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
塑料手机壳在常温下是稳定、无毒的,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手机壳中的“苯”、“醛”等物质会变成游离状态,会释放到空气中,具有一定毒性。如果是正规大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产品,含有有毒物质的比例非常低,对人体的影响甚微,基本能够忽略不计。
不过不能排除个别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回收劣质废料作原料或采用工业塑料代替日用塑料,既有可能造成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所以广大消费者最好还是使用有厂牌,有保障的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