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莱克斯战略摇摆连遭失败 卷土重来不被看好
对此,家电产业观察家梁振鹏认为,企业每年发布新品是惯例。产品高端是要靠品质赢人,而不是靠宣传得来的。伊莱克斯进入中国市场15年,战略定位摇摆不定,从低端到高端,再从高端到低端。产品也多为外包贴牌生产。此番“高端化”可能又将流于口号。
梁振鹏表示,伊莱克斯在中国市场每况愈下的重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伊莱克斯的领导层更换过于频繁,多年来伊莱克斯的品牌定位、营销渠道建设等政策不断频繁调整,让与其合作的上游厂家和经销商都失去了信心;二是伊莱克斯在华销售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工艺质量非常一般,甚至于不如格力、美的等强势国产品牌,在中国消费者中的口碑下降很快。
伊莱克斯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止至9月30日,伊莱克斯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56亿瑞典克朗(合人民币约6.32亿元),同比下降29%。伊莱克斯同时宣布,为解决收益下降,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开支,将裁员2000人。同时还关闭了澳大利亚制冷工厂。
在中国市场,伊莱克斯关工厂的频率也颇高。其在中国设立的生产基地一度达到4家,而如今只剩下一家。包括冰箱、燃气灶在内的不少家电产品都是外包给中国企业生产。
家电消费网了解到,因为伊莱克斯曾多次在全球范围内关闭效益不好的工厂。日前在与惠而浦争夺合肥三洋控股权中,合肥市政府相关领导认为伊莱克斯缺乏社会责任感,不符合收购合肥三洋的先决条件。最终,被惠而浦夺得合肥三洋控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