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最新资讯 >> 4K电视:传统制造业停留在PC时代的裸奔

4K电视:传统制造业停留在PC时代的裸奔

口碑家电网  2014/1/9 9:55:50
分享到:

    (口碑家电网-2014/1/9)一年一度的CES消费电子大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本届CES展会上,几乎所有的电视厂商都把4K当作未来电视的标配。在走进卖场电视专区,4K、曲面、OLED、8核等概念词语更是扑面而来,消费者往往摸不着头脑,既怕图便宜买到家就过时,又怕因新概念而多花钱。然而不管你买或不买,在传统企业不竭余力的大力推广下,4K电视将迎来爆发期。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这个硬件泛滥的时代,4K电视究竟有多大的价值?4K电视会是传统制造业停留在PC时代的一个裸奔吗?

  硬件泛滥:靠4K讲故事

  现在看来,4K潮流的确是不可阻挡,传统彩电企业纷纷扑向4K,就好像是大白鲨闻到了水中的血腥味。显然对于它们来说,4K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正因如此,4K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分蛋糕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本届展会上,国内彩电厂商TCL、海信、长虹、康佳等也集体展出了4K电视新品。

  彩电行业技术变革加速,多核、UD、大尺寸成为亮点和新的增长点,4K智能电视更已进入市场普及时代,除技术上的成熟和完善外,电视促销大战也迎来了硝烟四起的时刻,各大卖场也普遍拉响了4K普及的“集结号”。TCL、长虹、创维等多数品牌都将冲量重点转向了4K超高清电视领域。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家电产业发展方式上一直走的是“用市场换技术”道路,但是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换来核心技术,同时,购买发达国家的技术永远跟不上现在技术更新及市场变化的需求。传统厂商做智能电视,只宣传硬件特色,而忘了告诉用户该电视如何智能,尽管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做智能电视,但毕竟电视与视频网站还有一定的区别,因此,目前的4K电视不太成熟,无法满足用户体验。

  就目前而言,4K电视与一台低端电脑的区别还不是很明显,厂家宣传的智能化程度,无非就是在移植电脑上的部分功能,仅仅将显示器扩大了好几倍而已。至于与低端电脑的区别,恐怕就是在输入设备上。智能电视目前用一个遥控器来完成各种指令操作,但相比鼠标的灵活实用,遥控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被鼠标、体感技术宠坏了的消费者,对于遥控器这种设备并不认同。

  4K电视在整体性能体验等方面还远远不及低端电脑,动辄上万元的售价相比非智能电视高出太多,技术含量和消费者体验都令人诟病。在日韩企业专注开发3D等实际显像技术时,国内厂家却纠结于概念炒作,意图将低端电脑捆绑在电视机上,这对于4K电视而言,无疑是停留在PC时代的一个“裸奔”。

  此外,面对互联网电视低价的冲击,传统彩电企业一窝蜂涌入4K电视领域,激烈的竞争和较低廉的价格,更凸显了国内彩电厂商的浮躁与不安。

  对于4K电视的普及,资深家电行业观察家洪仕斌向家电网记者表示,电视产品发展到现在,彩电产品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个新概念替代,硬件产品已经无法为电视厂商提供更加丰厚的商品附加值,唯有导入内容和应用,方能在即将来临的客厅大战中赢得一丝先机。4K电视,实质上仍是电视分辨率的问题,即硬件领域的提升,而在互联网时代,硬件已经不再是电视的主流发展方向,包括4K在内的电视产品本身的降价是必然现象。

  4K电视依然停留在概念和噱头的层面,成为各电视品牌形象展示产品,还不是各个彩电厂商的主打产品。

  4K遥远:用户还在等待

  如果你关注CES展的话,会发现4K电视可谓是风靡一时。很长时间以来,电视制造商就筹划着如何推广超高清电视。而如今,他们打算通过为设备添加许多新颖实用的功能来实现这这一步。但最大的问题是,如果离开2014CES消费电子展的土壤,4K电视能真正变成消费者眼中的耀眼明星吗?答案是不一定的。除非这些新颖的功能不再被这些贵的出奇的硬件设备的独占。从消费者体验来看,种种迹象表明,4K电视被打上了“低能高价”的标签。国美苏宁等各大卖场,一时间被4K电视占领,但这种大张旗鼓的铺货,却未能打动消费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不会局限于选择独立的设备,而是一款"包罗万象"的产品。如今的智能电视就兼具计算机和电视功能,你可以通过手势控制、或者是语音控制电视,它们是一个通讯枢纽,是娱乐平台,也是共享互联网和连接家庭的地方。

  然而,家家都有电视,把用的好好的电视重新换个4K电视,似乎有点勉强,况且目前智能电视发展尚不成熟,用户体验不佳,消费者对智能电视的认知度也不高,智能电视在当下看来,还不是我们换电视的理由。

  从LCD、LED、3D再到智能、云电视,近年来,彩电产品几乎每隔1年就会产生一个新概念产品,彩电产品更新换代的速率已非往日可比,如今甚嚣尘上的4K电视似乎也没能守住高端“红线”,价格直逼消费者“心坎儿”。打着4K旗号的电视能否真正“步入寻常百姓家”也在考验着国内彩电商。

  目前苹果自家也都还没推出4K屏幕,可见目前光是硬件的支持依然还不成熟。更不用说在手机、平板或是笔电的移动装置,4K解析度会带来更大的耗电量,目前的科技技术依旧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就算是硬件跟上,目前4K影片的内容依旧非常少,虽然YouTube早早支持4K,这次也会在CES推出低频宽使用率的4K串流技术,但目前在YouTube上的4K影片还是几只手就能数的出来。加上市面上的电视都还是蓝光主流,网络上的影片最多也是1080P,就算买了硬件也没有对等品质的内容可以看。

  限于目前国内宽带网络带宽问题,很多时候不能顺畅地观看互联网上的高清内容。一部普通720P蓝光压缩的电影都要4G多,而以目前国内带宽,在2个小时内完成这一下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退而求其次,在一个硕大的屏幕前面去看低画质、瑕疵被放大N倍后的视频,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

  此外,4K解析度对于我们来说还是非常遥远的,事实上我们连1080P与2K都还不算普及,要跟上其实还要不少时间,更不用说我们的高清机顶盒解码才是1920X1080,买4K电视回来感觉就像在搞笑一样。4K虽然目前大家喊的火热,但其实离我们还很远,要普及也都还要好几年的时间。

  纵观全局,目前智能电视尚不成熟,存在着种种问题:用户体验不佳,很多用户把智能电视当作传统电视来使用,消费者对智能电视的认知度不高;其次,几乎每个家庭都已经配置电视,并不会只是因为产品智能化了就去换电视;再者,另有一小部分群众还处于几个家庭公用一台电视的现状,也许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换台智能电视。

  另一方面,真正的智能电视应该是对于传统电视体验上的彻底颠覆,并不仅仅是传统电视的演进,而是一种创新。

  未来4K:打造极致体验

  ·低价策略:在众厂商拼比谁的电视硬件多强、配置多好的时候,性价比是首屈一指,性价比高无疑是一大卖点。

  ·最好没有遥控器:从有形到无形,电视没有遥控器,而是通过语音、体感控制。

  ·自己设计:在未来,智能电视发展到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时,用户可自己设计其样式,或根据家具配置和家居风格设计自家独一无二的智能电视。

  ·人机交互:人通过脑力波操控电视,电视机传达人的思维。

  ·融入生活:线上就诊、线上瑜伽、线上下棋等。

  ·测试室内空气指数,净化空气。

  口碑观点:网友如何看4K

  @i陆文宇:没关系。再耐心等等。高清电视一开始也有价格和片源问题。过几年就好了。4K电视是个好东西。值得期待。

  @Zeuthener_See:片源是大问题,3D就死在片源上,4K前景也不看好。炒分辨率不如炒人机交互体验。

  @王:(4K电视)如果降价对消费者固然是好事,不过家里没有这么好的片源,电视台也不支持这种播放信号,买回家也只能当普通电视来看,偶尔上上网,玩个游戏,图个新鲜。

  @Harvey_邱:在中国,飞入寻常百姓家只需要解决价格问题就行了,片源还不用考虑,君不见有很多用42寸以上1080P屏幕看着DVD水平的电影?那是对眼睛的一种侮辱。

  @陈-大诗人:定位高端,价格昂贵。许多家庭都刚刚买了LED电视,加上中国木有如此高清的电视信号网。所以,4k很有可能是个悲剧。

  业内专家罗清启认为,对电视企业来讲,卖出一台产品并不等于拥有一个用户,真正能黏住用户的是持续的、个性化的内容,企业与用户之间形成内容交互的良性循环。从整个产业链来看,互联网电视应该是开放的电视,从研发、内容、销售等全流程向消费者开放,而现在这些环节都是封闭的,今后的电视需要全民共创的内容、平台化开发的应用、个性化定制的终端,而实现这些需要企业转变经营模式,以平台网络收集碎片化需求、网罗碎片化资源,实现消费者价值的最大化。

  小编认为,这是个硬件泛滥的时代,科幻小说家们早就勾勒出一个智能世界,他们甚至把桌子、马桶和女人的身体都植入了芯片,留给人类本身的挑战性越来越小。几千年前,只有一灯大师才能练就千里传音的公司,现在连5岁的小孩子都能拿着电话问一句:爸比,你神马时候回家啊?

  科技改进了人们的生活,也夺走了一些快乐,事实上,我们越来越希望电视能多留一下非智能的区域,让人类去挑战,单拿4K电视来讲,倘若有了可控的操作系统,我们势必会找不到“每天只能看两集电视剧”的感觉,有时候,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非好事!

    

来源:口碑家电网

标签
4K
电视
康佳
发布:三东   作者:三东
分享到:
喜欢人数(0)
下一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整合营销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家电派社区

商务合作:010-85865106-8003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编辑邮箱:edit@eapad.cn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