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已死论”是杞人忧天

“电视已死论”是杞人忧天

口碑家电网  2013/6/6 8:31:00
分享到:

依据北京等地的电视开机率走低、广告商朝互联网迁移现状,有人断言“电视已死”,笔者觉得这是杞人忧天。

依据北京等地的电视开机率走低、广告商朝互联网迁移现状,有人断言“电视已死”,笔者觉得这是杞人忧天。

这种情况确实与PC、各种移动终端的冲击有关。身边的人们,在各种场所把玩不停,电视越来越受到冷落。连接互联网的终端确实比电视有很多优势。我们可以看到即时的海量资讯、刷微博,看视频,玩游戏、买东西。但同样可以看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之外的更多地方,尤其偏远乡镇,电视甚至还是唯一视讯工具。显然,北京、上海等地不能代表全国,更代表不了世界。而且,过去两年,随着综艺娱乐、新版电视剧的盛行,电视机依然占据着人们很多时光。

笔者觉得,需要从两个层面澄清电视这个传播渠道的生命力。

第一层,传统电视确实会持续受到冷落,但市场中长期将僵而不死。

决定这一点的不是互联网,而是内容本身。PC、PAD、手机早已吞噬传统电视的一般资讯市场,后者时效延迟、内容稀少,导致服务沦为鸡肋。但在需要大尺寸屏幕呈现的直播节目、电视剧、电影、娱乐、体育等节目上,三种终端并不占据更多优势。

另外,许多节目需要分析、加工,比如需要解说的体育节目、一些有着知识与理解门槛的政经大事。传统电视人的优势分明,电视仍主导着许多市场。人的社会学、心理学需求,也将决定着传统电视不会退出市场。PC、PAD、手机,都带有一定私密情感,虽然可以在线分享、交互,但同一物理空间很少有分享,缺少家居环境的内部开放。电视是家居氛围里几乎不可缺的一部分,是一种亲情沟通的渠道,也是家庭生活与外界共鸣的窗口。事实上,许多电视的节目都带有公共性,视觉对电视需要一定的距离感,与心理学关联,不可能消除;而适应PC、PAD、手机的内容,多带一定个人化、私密化,需要独自、亲近收看。笔者不否认,传统电视如果一直远离互联网,即便僵而不死,但是商业化空间会日益狭窄,最后可能被逼入夹缝,沦为一种媒介补充。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标签
“电视已死论”是杞人忧天
发布:文鑫   
分享到:
喜欢人数(0)
下一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整合营销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家电派社区

商务合作:010-85865106-8003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编辑邮箱:edit@eapad.cn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