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行业调研 >> 苏宁不设天花板 10年投入26亿培训员工

苏宁不设天花板 10年投入26亿培训员工

口碑家电网  2012/11/9 9:19:00
分享到:

  “我曾在各个场合力挺过苏宁,如果京东的人到苏宁总部看过,恐怕这场仗就不敢再打下去了。”今年8月沸沸扬扬的电商价格战将苏宁又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中国零售行业的资深人士、嘉御基金董事长卫哲曾在此后的一次投资人论坛上对《第一财经日报》这样表示。“除了苏宁的物流,他们有一整套完善的培训机制,更重要的是,苏宁自己培养的一大批人才储备如今已经陆续成长进入到公司中高层,这种后劲是非常可怕的。”卫哲认为,人才带来的企业生命力是最难量化计算的。

  卫哲口中的这个人才储备计划,在苏宁内部被称为“1200工程”。2002年,“1200工程”正式启动,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苏宁,由于第一年预计招收1200人,因此得名。今年,这项工程已经进入了第十个年头。

  “十年前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并不新鲜了。”孟祥胜谈论起当年的情景,充满感慨,“十年,对‘1200工程’苏宁累计投入26亿元,培训员工3万多人次,这个故事更新鲜。”

  10年投入26亿

  2002年的一天,时任苏宁电器副总裁孟祥胜带着一份计划书走进董事长张近东的办公室。这份报告里写着“1200工程”第一期的预算报告,半年3000万。当时的苏宁还没有上市,连锁店的开建正急需大笔资金补充,对于那时的苏宁来说,这笔钱不是个小数目。

  敲开办公室的大门,孟祥胜脑中盘旋着许多措辞,甚至提前演练了几套预备方案打算用各种方式“说服”董事长支持自己的这个计划。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三四分钟的时间,张近东飞快地看完报告,大笔一挥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此后,十年时间里为苏宁累计培养出3万名优秀零售管理人才的“1200工程”,就此诞生。用张近东的话说,“人事上的投入不是费用,而是投资。”

  自2000年起,苏宁推动全国连锁二次创业。过去,苏宁通常的做法是,在准备新店时,从其他门店抽调人手先帮忙,然而连锁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苏宁的人才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从2001年40天开一家店,到2006年创下单天52家店同时开张的“苏宁速度”,十年间“1200工程”解决了苏宁发展中最棘手的“人才荒”问题。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标签
苏宁不设天花板 10年投入26亿培训员工
发布:文鑫   
分享到:
喜欢人数(0)
相关阅读
下一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整合营销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家电派社区

商务合作:010-85865106-8003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编辑邮箱:edit@eapad.cn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