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节能补贴政策今年5月31日到期,至此国家对于家电行业的补贴政策已全部截止,家电行业进入了“后补贴时代”。正当全行业正在讨论国家扶持政策退出后中国家电制造业将何去何从时,国家审计署日前一则“骗补公告”,再次将补贴这个话题推至风口浪尖。
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2011年到2012年,国家共安排了62.82亿元对节能家电产品进行补贴。而在6月下旬的审计公告中,审计署指出有多家家电企业涉嫌“骗补”,涉案金额高达9000余万元,占全部补贴总额的1.4%,曝光的骗补企业中,多家知名家电企业上榜。这让我们不禁要问,国家扶持政策到底“有多少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其实,早在家电下乡时期,不少家电企业就因为涉嫌骗取国家补贴而遭到曝光,不法企业和经销商利用虚报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总数、撕掉家电下乡产品标签、伪造身份证明等手段,骗取国家补贴,甚至有媒体曝出“骗补”产业链,部分不法商家甚至“光明正大”的做起了骗补生意。
此次“骗补门”仍然继承了前面的多样手法,据审计署公告,此次涉嫌骗补的手段主要有套取、违规获取、骗取等4种分类,其中套取情节较轻,骗取则最为恶劣。
审计署公告一经公布,各方舆论纷纷指向涉嫌企业,此次事件中行业龙头企业的回应相对比较迅速,但普遍被指“认罪态度”不好,几家知名厂商不约而同将罪责归 到了经销商身上。将全部罪责归到经销商身上显然过于草率,很多厂商与经销商并不是简单的代理行为,而是共同出资建设渠道,共担风险,共得利益。如果仅仅是 “填写环节不规范”,“时间误差没有排除”,显然难以令人信服。对于中国家电渠道而言,渠道建立中最大优势就是整合资源,而最大难题就是忠诚加盟网络的打 造,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如何才能让国家补贴“好钢用在刀刃上”?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还有需要努力的地方。此次审计署公布的骗补名单时效快、曝光准,狠狠的打击了骗补恶习,警示了其他企业,应形成长效机制,不断“点名”违规企业,让心存侥幸的企业和经销商有所忌惮。
目前对于骗补这类行为的处罚力度还应加强,仅仅“整改、罚款”相对于骗补的巨大经济利益而言还是太轻了,可以考虑建立“黑名单”机制,一旦出现问题,企业从国家财政补贴的名录中排除,永远不能享受国家补贴,设立这样一条“高压线”,杜绝违规现象的出现。厂商既然喊冤,就应该做好对经销商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从企业源头杜绝作假现象的发生。
综合来看,涉案的9000万元仅占国家62亿余元补贴的很小一部分,我们相信绝大部分补贴资金已经正常发放到了消费者手中,达到了补贴政策的初衷。同时我 们希望经过数次补贴,政府部门、企业应该积极总结在期间发生问题的经验与教训,不断的完善,再推出扶持政策时,让“好钢全都用在刀刃上”。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