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工厂的重新复工,新飞同 时传出两大股东——新加坡丰隆集团、中国中航集团增资两亿的消息。但对于新飞电器的未来,不信任和迷茫依旧充斥在新飞电器的员工中间。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层 管理人员表示,对于丰隆亚洲来说,他们现在重金打造新形象,只是给现在的新飞电器打一针兴奋剂,给外界一个好印象,想卖个好价钱而已。
2013 年5 月底,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简称“新飞电器”)爆出全面停工的消息,大批临时工被“无限期休假”。蹊跷的是,短短数天后,新飞又匆匆宣布复工。消息人士称,之所以紧急复工,是因为其所在的新乡市政府下了命令。
反常的举动,更加剧了外界对新飞电器深层危机的猜想。
“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当年的这句广告语让很多国人朗朗上口,辉煌时期,新飞冰箱曾稳坐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二把交椅,仅次于当时的广东容声,甚至比海尔都要好。
周华在新飞干了27 年,他说,早年跟他一批的工友,不少都是托关系,才能进厂当个临时工。因为厂里效益很好,搞对象的时候,穿工服相亲,别人都会高看你几眼,“比西装领带有面儿多了”。
今非昔比。如今新飞冰箱基本沦落为区域性品牌。工资几乎十年没涨,据了解,目前在新飞电器安装温控表的车间淡季工资890 元左右,旺季1200 元左右,这远低于新乡市职工2160 元的平均收入水平。
新飞电器为何会落到今天的地步?
国有权退出,无端出售
多位新飞员工均认为,新飞的衰落以及员工与管理层的对立,均始于2005 年丰隆入主。
新飞的前身是一家小型地方军工企业,1984 年在创始人刘炳银的率领下,转型造冰箱。1988 年,新飞销售收入、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税四项指标均居新乡市之冠。
1994 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借鉴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制定了“引进外资嫁接和改造国有大中型企业”战略的背景下,河南新飞集团和新加坡丰隆电器以及新加坡豫新 电器三方合资,成立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其中新飞集团占49% 股权,新加坡两方分别占45% 和6%。
丰隆集团创立于1963 年,是新加坡最大的房地产和酒店业投资发展商,旗下公司在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多国上市。
新飞电器前宣传部长李连印认为,这一次合资确实刺激了新飞迅速腾飞。合资当年,新飞投产一条新的无氟冰箱生产线,冰箱产量从36 万台上升到100 万台以上,税后净利润达到3.15 亿元,所有股东在以后的3 年全部收回本息。1996 年,新飞电器跻身全国冰箱三强,位列中国冰箱业“四朵金花”。
2000 年,丰隆集团又收购了新加坡豫新电器,这一举动使得新飞电器的控股权属发生根本性变化,新加坡丰隆持股51% 成为控股股东,新乡市政府控制的新飞集团持股49%。
2005 年,新乡市政府将新飞集团在合资公司新飞电器中所持有的39% 国有股权转让给新加坡丰隆,此时,新飞集团在新飞电器中的高管不仅失去了经营权,而且还由决策者变为参与者。
让李连印耿耿于怀的是,2010 年,当新飞集团高管历尽困难,扭亏为盈后,5 月11 日,新乡市政府再次作出决定,将新飞集团的核心资产划转给中航集团所属的中航工业机电公司,非核心资产原则上实施重组改制或划转给新乡市投资集团。
水土不服
让员工不满的还有新高管们“盛气凌人”的态度。此前,刘炳银跟工人像兄弟一样,周华一直坚定地相信刘炳银的话,“新飞有两个上帝,一个是顾客,一个是员工。新飞就是员工的家。”
新加坡丰隆入主后,就再也不提这种说法了。新飞一位现任高管说,在新飞内部,正常沟通途径的大门是 关闭的,要么忍耐,要么爆发。周华和他的工友称,这帮新加坡人拿着高薪不办实事,甚至根本不懂冰箱生产,“一位丰隆系管技术的副总,对冰箱材料都不清 楚”, “人家看不起我们,觉得我们就是干活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中高层发生频繁变动,丰隆系不信任中方的员工,大量的丰隆系干部不断被安插进来。 此前新飞的中层干部,从来没有超过100 人,而从新任总裁张冬贵时代开始,这一数字不断增加,现在中层干部约三百多人。张冬贵是执掌新飞电器的第一位丰隆系董事长兼总裁,如今也是新飞老员工最 “痛恨”的管理者。
一位新飞员工提供的任免邮件通知显示,几乎每个月新飞内部都有中高层的人事变动。“人事任免每个月 都有,非常频繁,高管大多是空降。”李连印讲了一个故事。“后来新飞的管理层人员太多了,而且这批丰隆系的干部很少去车间,工人对这些领导的职务名称叫不 清,也分不清谁的官,只好看工作服的领子。普通员工的工作服是黑领的,管理层是花领的。”这个故事得到罗良等多名新飞员工的核实。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