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行业调研 >> 互联网分流电视收视低 多屏互动普遍

互联网分流电视收视低 多屏互动普遍

口碑家电网  2013/2/22 8:16:00
分享到:

  春晚的流行语正铺天盖地,却曝出收视率再创新低;年轻人纷纷“投奔”网络,“电视将死”呼声高涨。

  新媒体技术创造了新的传播渠道,也在潜移默化中重塑着看电视的方式。从举家围坐荧屏前,到边看电视边刷微博,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在大、小屏幕间自由流转,表达观点、参与互动。受众的影响力正沿着“媒体链”逆向蔓延,革新着从节目制作到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面对新媒体的扩张,电视的未来将通往何方?

  

  边看电视边吐槽渐时兴

  收视冲动源自交流需求

  央视春晚曾是全国电视观众的精神“年夜饭”,创下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神话。但近年来,春晚收视率一直在走下坡路。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的监测数据,2013年央视春晚在央视一套的收视率仅为11.36%,低于2012年的收视率17.37%,以及2011年的18.34%,跌入低谷。

  从收视数据看,央视春晚遭遇了“滑铁卢”;但另一方面,春晚所引发的众多热门话题,却彰显着它的强大影响力:蔡明的“腹黑毒舌”、伴舞抢镜哥、刘谦的“找力宏”……不少网站还专门开辟了春晚讨论区,如百度贴吧就开设了“蛇尖上的春晚”网页,让网友投票选出“最雷人造型”、“最抢镜观众”等。“刷着微博看春晚,边看边‘吐槽’,这才是今年的新潮流。”90后观众章俊阳说。

  不止是春晚,近几年来稍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都会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比如《甄嬛传》、《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传统看电视的方式正在改变,观众从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主动寻求交流。对不少人来说,互动的意义远大于收看节目本身的价值。

  “我不喜欢看电视,可当我发现微博上大家讨论的东西我毫不知情、朋友圈里开始使用不知哪儿来的流行语时,就会去补补课。”一名网友说。在他们看来,电视节目经常制造可供讨论的公共话题,收看的吸引力在于获取谈资,而参与话题则让他们得到一种归属感。

  从这个角度讲,收视率已经不再是衡量电视节目成绩的唯一要素了。2013年,市场调查研究公司尼尔森将开始在美国电视市场推出新的收视率标准,该标准将“第二屏”(手机、电脑)上的聊天话题内容作为传统收视率的辅助。

  

  网络资源挤占传统电视空间

  年轻受众流失成不可逆现实

  收视率的下降与观看方式的改变,少不了网络媒体的“幕后”助推,也与受众年龄阶层的变化密切相关。

  当前,网络的多元信息和海量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已能取代传统电视的功能和优势。“获取信息是受众对于传统媒体最基本的需求,现在这个时代,仅仅依靠电视接收信息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求知欲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刚说。

来源:人民日报

标签
互联网
电视
收视
发布:平凡   作者:人民日报
分享到:
喜欢人数(0)
下一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整合营销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家电派社区

商务合作:010-85865106-8003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编辑邮箱:edit@eapad.cn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