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家电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愿望迫切
近年来,受到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等因素影响,中国家电业的制造成本优势逐渐被削弱。为此,中国家电企业竞相实施技术改造,向自动化、科学化转型,希望借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
目前,中国家电企业在制造升级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突破?企业在生产线技术改造方面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改造能为企业带来 怎样的经济效益?家电企业技术改造又将朝着哪些方向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记者特邀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徐东生、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第一工程设计 事业部副主任俞钟奇以及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赵继宏进行了深入探讨。
升级愿望迫切
记者:中国家电行业发展至今,市场规模、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已分别达到何种水平?从制造角度来看,与国外知名家电企业相比,中国家电企业是否存在差距?
徐东生:与国际知名家电企业相比,中国家电行业在市场规模方面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虽然我们的整体技术研发实力已经得到很大提 升,但是仍未掌握某些核心技术。在生产制造方面,中国家电企业、尤其是代工企业的生产效率非常高,然而在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劳动力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
赵继宏: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家电的市场规模巨大,生产制造能力强,技术水平仍需提升。中国家电市场潜力巨大,消费呈现多元化,生产 制造实力强,部分产品的制造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中国家电行业仍存在技术储备薄弱、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外资巨头等问题。从制造角度来 讲,就厨房电器而言,老板电器已经具备与外资品牌竞争的实力。以吸油烟机为例,老板吸油烟机的制造水平已经远远走在外资巨头的前面。然而,外资巨头较早进入电器化时代,他们在技术储备以及将研发技术转化为规模化生产力方面仍具有优势。
俞钟奇:中国家电的生产规模已占到全球的50%~70%,稳居全球首位。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国家电企业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仍稍显滞 后。必须肯定的是,近几年,中国家电行业已经完成产品由低端向中端的转换,有的企业甚至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系。然而,在高端产品领域,中国家电企业在技 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远远不够,与国外知名家电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生产制造方面,与之前“铺摊子、上规模”的发展模式相比,近些年受到土地资源和 人力成本限制,多数中国家电企业已经将发展思路调整为“练内功”,即采用IE工程的管理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完善人员管理。
所谓IE工程,就是工业工程,即IndustrialEngineering。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将IE工程定义为对 人员、物料和设备等进行系统设计、改进及运用的科学。IE工程利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专业知识及技巧,并利用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方法,规划、预 测、评估由此及其系统所获得的效果。我们也可以将IE工程概括为“多线、短线、快线”的管理理念。IE工程已被国际知名家电企业普遍采用,特别是“通讯手 段”和“小岛工艺”已得到熟练运用。值得欣慰的是,20%~30%的国内家电企业已经或正在通过采用IE工程的管理模式,提高自身软实力。
记者:针对国务院下发的《“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您认为,落实到生产制造环节,中国家电行业是否已经认识到升级的重要性?中国家电企业转性升级的意愿是否迫切?
徐东生:从整体来看,新技术和全新的消费需求,要求生产制造环节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同时,快速增加的劳动力成本和招工难等问题已经成为摆在中国家电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对于中国家电企业而言,制造升级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升级的意愿也相当迫切。
俞钟奇: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人民群众的工资大幅增长,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了近70倍。然而,不少家电产品的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下降,家电企业不得不寻求生产制造升级的新方法,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净收益。近几年,海尔、海信、美的等家电企业纷纷在国外建厂,面对国内外竞争对手,技术成为赢得市场的关键,这也对企业提出了制造升级的要求。
赵继宏:对于家电企业管理者而言,制造升级不是必要不必要、迫切不迫切的问题,而是一种必须和必然。谁跟上并引领潮流,谁就将承担 行业变革者的责任。只有通过变革,企业才有机会收获更大的市场。从老板电器自身的发展进程来看,制造升级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源于自身需要,老板电器在 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深深领悟到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才能掌握市场的话语权;二是出于行业需要,中国需要一批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企业,只有形成这样 的大环境,才能推动整个家电行业的升级;三是来自消费者的需要,家电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家电消费已经从简单的功能实现进入到更加人性化、品 质化的阶段,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
记者:制造升级在中国家电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处于何种地位?
徐东生:对于中国家电企业而言,创新是引导,制造是保证,两者不可或缺。
赵继宏: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而言,制造升级的战略地位并不相同。就老板电器而言,制造升级已经处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在老板电器上市募集的资金中,用于研发制造升级环节的投入已超过5亿元。
俞钟奇:我认为,制造升级的地位非常重要。对于中国家电行业而言,制造升级才刚刚开始,任重而道远。某些企业的生产线甚至还不及日本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产线先进。
来源: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