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初发出《癸巳之辩:空气净化器惊人内幕》《癸巳之辩:空气净化器重要品牌》之后,不少老同事和网友在微博、微信里给我留言并敦促我尽快写一个好产品盘点。前面说过我已经转行,近来一直忙于本职工作。
近来看到《中关村26天百页详解》让我眼前一亮,我由衷敬佩中关村毛俊霆团队的决心和坚持,毛俊霆也是我前期挺欣赏的一位发烧友气质的编辑。
老实说,看到《26天百页详解》的第99页时,我曾动摇过我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还要不要写。冯功和毛俊霆都是我所熟悉的编辑,抬头不见低头见,特别是冯功的那句“不唯洋、不唯贵”让我觉得这个团队仍然是怀着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在做这件事情的。
但是,很多我所清楚地看到的事实必须被表达出来。虽然毛俊霆一直在强调自己的这份工作是冒着生命危险、耗时26天完成的,但我不得不说,这洋洋洒洒的99页的报告基础数据及其分析部分一文不值,而引用描述部分充其量只是做了点信息搜罗工作,没有企及任何哪怕专业一点的网友都可以提炼出的基本逻辑和真相。简而言之,这份报告里除了“拿来”的屁话和一堆空洞毫无说服力的数据,我真心没有看到有价值的闪光点(anyway,除了第99页的决心和口号外),更遑论帮消费者“拨开迷雾”。
当然,任何一己的认知和智慧具有局限性,甚至毛俊霆团队内部对很多基本问题看法都多有分歧。但是我想,媒体本身的属性决定了,见解的多元辩驳最终会趋于真实。对于我的文章中有不够客观和专业的地方,也虔待方家和用户用板砖和口水予以斧正。
一 关于污染物的类别
在第一页《精彩花絮》视频中,似乎毛俊霆团队成员意识到了空气污染除了PM2.5外还有甲醛、细菌等。稍微了解空气净化器产品的资深用户都知道,最主要的污染物包括以PM2.5位代表的物理性污染、以甲醛为代表的有机挥发性气体、细菌病菌,还有异味的重要来源H2S、NH3、O3等无机气体。物理性污染广义点还有光污染、噪音污染、电磁辐射、湿度等,不少新装修业主还开始关注大理石和花岗岩地板哪个氡气更严重。除此之外,最近还有专家提出了PCB、藿烷、菑烷、异戊二烯等新污染物。
就在万千用户“大旱之望云霓”般期待标准和引导的时候,中关村站了出来,中关村尼玛的实际上只评测了固体颗粒物一类污染物,却叫嚷着“23款空气净化器年度横评”,说“这份严谨的评测报告,能够为您在鱼龙混杂的采购过程中拨开迷雾”。
最近听说,某高中高三年级有23个班,年级教导主任拿着每班一位学生手里收上来的23分语文考卷(姑且不议是幼儿园水平的考卷还是研究生水平的考卷)大声宣告,“老师们,家长们,我通过一次非常严谨的综合测试,已经明白无误地了解了各个班级主要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虽然当前空气净化器产品第三方认证机构多元混存,但我们都知道一般厂家送测的时候PM2.5、甲醛、细菌滤净率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测试项目。中关村这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室内空气污染就是PM2.5呢,还是避重就轻呢?即使忽略掉对部分养宠物的家庭来说非常重要的除异味功能,忽略掉除甲醛功能和除菌功能也不应该呀。
所以中关村的“23款空气净化器年度横评”有点盲人摸象的味道,如果把标题改成“23款空气净化器除PM2.5功能年度横评”可能会显得不那么大言不惭。
二 净烟测试和综合测试
首先关于评测标准我暂且不妄加评论,因为毛俊霆们自己也在犹豫不决并最终选了一个棱模两可的折衷方案。当测试结果与毛俊霆们的主观判断出现重大偏差时,毛俊霆们就做一点小动作予以矫正,比如说“IQAIR和Blueair两款产品都采用了较大出风口的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保证了产品工作时的静音效果,因此直接风速测试成绩自然不是很高,所以均给予适当的加权分值。”
关于净烟测试,这根本不能算作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因为根本无法复现。用户都知道很多产品分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如果测试过程中连工作模式都没有统一,部分机型的数据偏差可能都在100%以上。湿度、温度、机器启动时间等因素我们都暂且撇开不谈。
撇开以上因素,这项实验仍然是一个即使过程执行得再精确(时间精确到微秒)而误差范围仍然会大得完全不可接受的实验。在这个总长60分钟的实验是以5分钟的间隔来取浓度值的,如果A在19.9分钟达到100以内而B在20.1分钟达到100以内,按照中关村的标准A就是表现优异了,B就是合格了。而实际操作中因为空气是流动的,监测仪的数值也是在反复跳变中逐步降低的,毛俊霆们没有说明他们这个时间节点的数值是怎么选取的,如果只是一次读数得出的数值,这个误差远比201.分钟与19.9分钟之间的误差大。而且,每个产品测试时起始数值都不一致,达到100这个节点时滤净率完全不一样。
以TCL和飞利浦的PM2.5数据为例,20分钟这个节点,TCL滤净率为96.0064%,飞利浦为96.1069%,实际上飞利浦的滤净率已经高于TCL,但TCL达到class1,飞利浦进了class2.
又以飞利浦和大金的PM10数据为例,20分钟这个节点,虽然两者都已经接近100并未下降到100以下,但这时候飞利浦的滤净率已经达到96.36%,而大金的为95.86%。
取节点数值而不取节点滤净率且起始数值不统一已经彻底让这个实验的结果不具有有效的参考价值,特别是这个实验以5分钟的步长来划分等级。
刚才大家如果对比了TCL与飞利浦的数据应该还可以注意到,PM2.5、PM10的净化率根本不同步,20分钟这个节点飞利浦PM2.5滤净率比TCL高,而PM10滤净率比TCL低,以PM10数值节点作为截止点毫无意义。
综上,中关村的净烟测试是一项毫无参考价值(注意,是“毫无”)的伪实验。
毛俊霆们又寻求以1立方米空间极限净化为“对空气净化器净化效果的终极考验”,但是很遗憾,这又是一个完全无法复现的伪实验,因为实验条件记录不全(工作模式、湿度、温度、初始浓度)。
除此之外,设备启动时间、机身大小、滤网配置对结果影响非常大。
设备从按下启动键至风速调整至最大值,这个过程时间跨度从5秒至30秒不等,造成的误差在20%以上。
因为1立方米空间非常局限,即使相同CADR值的两款产品,如果机身体积相差不大,不仅初始浓度可能相差较大,甩风后空气混合产生的效率损耗可能会相差数倍,因为CADR是在30m3空间测试的,惴流模型与1m3空间里的惴流模型差异太大,所以这项实验中机身体积大、出风口风速大的机型会非常占优势,这种优势可能会成倍放大。
CADR是由风量、风道设计和滤网的一次滤净率共同决定的。对于相同的风机,风量和一次滤净率存在一定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对于相同风量出风口越大出风风速越小,噪音越大。
随着空间的增大,在换风时的损耗越来越大,滤网的一次滤净率发挥的作用越明显。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三菱重工2分钟后PM2.5、PM10浓度竟然与blueair基本持平,因为三菱重工风速为7.3m/s,而blueair风速仅为1.8m/s.
在1立方米极限测试中,iQair、伊莱克斯、三菱重工、三星、大金、SKG等等在两组实验中排序都出现了极大的震荡。这有可能是前面所提的误差所致,也有可能受不同厂机型在风量与一次滤净率之间所作的取舍的影响。如果滤网比较厚实,刚开始净化速度会相对较慢,后面相对较快,这与前面所提空间越大滤净率作用越大是相同原理。
即使撇开前面所有分析,单看毛俊霆通过三种方式得出的三组数据,这是三组毫无一致性可言的数据,实验的无效性不言自明。
来源:企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