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行业调研 >> 智能电视:盯牢用户体验

智能电视:盯牢用户体验

口碑家电网  2013/3/26 16:23:00
分享到: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对传统彩电产生了巨大冲击,如何将用户从个人移动终端重新拉回到电视机前,成为摆在彩电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各大彩电厂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能说话的智能电视”、“手势控制的智能电视”等纷纷应运而生。

  然而,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智能电视销量虽然突破800万台,接通率却偏低,平均激活率只有27.5%。

  智能电视究竟怎样才能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它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又当如何应对?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智能电视专利分析报告》对其技术发展脉络和专利布局进行了梳理。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参与撰写报告的审查员,请读者关注。

  申请趋势呈接力式

  彩电行业单纯依靠硬件配置和外观设计吃遍天下的老路子,行不通了。用户体验是发展重点

  虽说智能电视的概念近两年才兴盛,但实际上,与智能电视相关的技术专利却已经储备了近40年。

  “智能电视有五大要素,一屏一芯片,一操作系统,人机交互,应用与服务。从20世纪70年代起,后四项技术分支的专利呈接力式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主任魏保志说,1970年至1990年,智能电视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芯片技术上,70年代末出现了早期的人机交互申请,80年代出现了早期的操作系统申请,1990年左右,与应用相关的申请又逐渐出现。“这20年可以说是智能电视的基础技术储备期。”

  通过大半年的分析研究,审查员张蔚和其他六位同事摸出了一些规律,“最近10年,芯片和操作系统的申请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人机交互技术虽然起源较早,但申请量一直低迷,直到最近出现迅速增长的势头;2004年之后应用与服务相关的专利技术开始稳步增长,特别是2009年以后,智能手机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智能电视应用与服务领域的快速发展”。

  对此,魏保志的解释是,操作系统和芯片属于智能电视的基础技术,经过多年积累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如何让用户体验到电视的智能化是今后智能电视发展的重点。

  作为此次报告的主要负责人,张蔚坦言,“国外企业牢牢掌握着芯片和操作系统的话语权,国内企业在这两个方向上缺乏专利积累,要取得突破压力不小”。张蔚表示,相比之下,人机交互和应用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国内申请人可以大有作为。

  审查员蒋路帆说,电视硬件升级已经不是问题,智能电视的兴起,使得彩电行业单纯依靠硬件配置和外观设计吃遍天下的老路子,行不通了。“未来智能应用将越来越人性化、交互操作越来越简单化。”

  应用与服务大有可为

  目前,中国电视应用市场的专利壁垒较少,非常有利于国内致力于电视应用的小企业快速成长

  事实上,相较于国内企业对芯片和操作系统的青睐,人机交互和应用与服务领域的专利申请则显得有些冷清。特别是在应用与服务领域,数据显示,相关的专利申请总量只有214件,其中获得专利授权的仅40件,仍然维持有效的有39件,另有138件专利申请还处于审查未决阶段。

  “国外有大量的申请也没有进入中国。”蒋路帆坦言,“与全球智能电视应用领域2871项专利相比,中国电视应用与服务市场尚处于萌芽期。”

来源:经济日报

标签
智能电视:盯牢用户体验
发布:文鑫   
分享到:
喜欢人数(0)
相关阅读
下一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整合营销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家电派社区

商务合作:010-85865106-8003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编辑邮箱:edit@eapad.cn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