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医药城上线背后:替代京东好药师?
替代京东好药师?
京东医药城的上线时间已确定为7月初。或是受到京东“6·18”店庆影响,较此前暂定的上线时间6月底,有所推迟。
一个多月前的5月中旬,原京东好药师市场总监邵清曾针对性邀请20余家医药电商,在京东召开了一次关于京东医药城的业务说明会——京东医药城将作为京东的全资子公司,以医药电商平台的形式呈现。邵清现任京东医药城执行总监,原京东好药师CEO崔伟则为京东医药城CEO。
当天,到场的20余家医药电商大都与京东医药城签订了合作意向合同。自此,京东好药师的“结束”、京东医药城的开始,对于这些医药电商而言,其关系已由昔日的竞争对手转变为今日的合作伙伴。
同样有京东的身影,同样与医药电商有关,一个“结束”,一个开始,不免会让业内人士认为:“实际上它(京东医药城)就是替代它(京东好药师)的。”但也会有不同的观点,“也不算替代,(京东好药师)是和平分手。”
对于京东自建医药城一事,京东好药师控股方九州通的董事会秘书处副主任刘志峰表示,已注意到媒体有这方面的报道,但对其真实情况或相关细节并不知晓。
事实上,京东与九州通的“分手”传言在年前已经在行业里传开,“那会儿是小道消息。”据知情人士介绍,早在“去年11月份,(京东好药师在京东首页的)入口就消失了。”而消失以后,便再未出现。
消失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京东不想合作”;其二,是技术层面,“是京东页面改版的问题。”但“主要还是不想合作。”该知情人士说。
至于不愿合作的原因,主要在于“这2%的控股权。”该知情人士透露。京东好药师的两大股东——九州通与京东的持股比例始终维持在九州通控股51%与京东占比49%。京东有意控股,但九州通无意退让。
该知情人士介绍:“当时确实京东出的资源更多一些,因为电商最重要的是流量,京东出的流量、系统,以及后续的流动资金,但京东没有控股权。”这是问题一。问题二是,“(京东好药师)这个项目是要独立上市的,但九州通本身是上市公司,这块的资产剥离不出来,不能够独立上市,京东就觉得这个事情做得有点不太平衡,就想单独做。”
关于京东好药师的资金来源,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京东与九州通合作之后,京东一直没给过钱,双方就不和了”,而他认为,京东在京东好药师所获得的股份,是“按流量算,京东提供流量,挂京东的牌子”,以此入股。
但这种说法得到上述知情人士的否认,“京东已经按照合同注资了,如果不注资,京东怎么能获得股份呢?而且,京东好药师后面运营的流动资金也大部分来源于京东。”
就上述这两种说法,刘志峰均未认同,但也未对此作进一步回应。
今年4月,僵持了数月的京东和九州通没能达成一致,京东好药师的团队不得不作出选择——崔伟和邵清等4人并入京东,其余大多数搬离京东,回到九州通。
而目前京东与九州通的关系,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非药品的合作依然继续,也就是九州通相当于京东的一个普通商家,就不合资了,撤资协议目前正在谈判中。”
对是否在与京东商谈其收回股份一事,刘志峰表示并不知情,但同样他也认为,“与京东的合作会一直保持下去,以后会加强业务合作关系。”在京东好药师之前,2011年8月在京东上线的非药品的“好药师健康馆”,是京东与九州通的合作项目之一。
除了二者的关系由合资变为合作外,曾关于京东好药师的上市计划也被安排在京东医药城的未来构想中。
区域对手
不同于在天猫医药馆,医药电商可自行开设旗舰店,京东医药城的模式被与会的一位医药电商人士称为区域独占,“每个地区只有一个商家服务,等于说进入北京站后,只能看到一个商家,别家是看不到的,而且还得是实体门店配送,配送时间要求是在24小时之内。”
开心人副总裁龚波认为,它类似于一个和线下门店合作的模式,订单到达线上店后,线上店发配给线下店,线下店组织送货。
对此,邵清表示,把区域分开,使该区域的消费者直接进入该区域的店,相当于一个独立门户,店内的商品由一家连锁药店提供,“不需要比价,而是比服务,这样大家的利益都可以保住。”他直言,药厂之所以不太支持医药电商,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比来比去价格,最后把价格弄乱了,使各区域不好掌控。”
邵清还表示,连锁药店上门快送是京东医药城模式的核心内容,“我们的订单必须是连锁药店的店员进行配送,在24小时以内,有的商家说8小时就能送到,那更好了。”
他解释说,国内的连锁药店都是按照区域发展的,一般来说,一个城市会有一家较大的连锁药店,使市内和市区都覆盖到。
就这种模式而言,电商研究者王利阳分析说,京东只有这么做,这种模式的创新还较为合理,不然完全复制天猫的一套,京东就没有任何优势了。但另一方面,在限定医药电商的同时也限定了自己,一个地区只能和一个商家合作,流量变现的能力会下降,不比天猫医药馆竞争的激烈、流量的价格更高。
不可否认,区域独占与门店配送对不少医药电商来说,有竞争压力,也有一定难度。
业务说明会之后,陆续有一些得到消息的医药电商与京东医药城沟通,有意入驻。加上已签订合作意向合同的20余家,“前后共有50来家。”邵清说。
但按照京东医药城的计划,首批上线的商家只有10家左右,“主要是选择性地先上一些企业,因为我们的模式对商家的配送与服务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会一家一家地跟他们沟通,问他们有什么问题、困难,我们会非常谨慎。”邵清说。
而后,在8月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推广,因为商家需要有一段时间适应,需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与此同时,“还要上线一批”,邵清表示,“今年最多可能上到30-35家,有可能会少,分批上线,会让先上线的、比较成熟的商家把经验总结出来,教给后上线的商家。”
据记者独家获悉,目前已经确定的首批上线的名单中,“北京的是京卫大药房,上海的是复美大药房。”邵清坦言,广东区域那边其实也已经确定了,但由于该区域竞争较大,以免造成压力,暂不便透露。
其实,不仅广东区域,北京、上海两地也存在“竞争上岗”。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