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家电连锁经历严酷寒冬 业绩急速下滑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国和日本的家电连锁业都经历了严酷的寒冬,面临业绩急速下滑的窘境。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市场问题。
在中国和日本,为刺激家电消费政府都曾推出扶持政策,然而在拉动了内需的另一面,也导致购买力的提前释放。据称,日本电视机近三年的内需被提前释放,而中国随着2012年家电下乡政策的收官,众多厂商也逐渐由喜转悲。
除市场问题以外,各家电连锁企业还面临着另一重大课题,即“同行业竞争问题”。由于各企业流通的商品无太大差异,极易引起同行竞争。特别是2012年,实体店与电商间的战争更是如火如荼。
同行业竞争中价格最易成为战争导火索。由于众多家电连锁企业均采取品牌店中店的形式,销售也以厂商促销员为主力,经营水准很难达成差异化,价格自然会成为竞争的焦点。而流通着同样商品的电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势必导致价格竞争不断激化,而且还会愈演愈烈。
那么,为规避同行业竞争,家电连锁企业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呢?
首先,应当考虑实行差异化战略,即如何显示出与其他同行企业的不同之处。
差异化战略,又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商品战略差异化,即在商品构成、价位分布、库存管理等方面区别于其他同行企业。例如:
销售家电以外的其他商品
发掘属于本企业的特色商品(开发其他企业没有销售,只在本企业有售的商品)
研发本企业自主品牌(与厂商合作,开发本企业的品牌商品)
目前,各家电连锁企业纷纷试水家电以外品类的销售。先来看一下日本的情况。以下是2012年3月日本家电连锁企业结算期的数值分析。(BicCamera为8月结算,Best电器为2月结算)
7家企业中家电销售占比最高的是小岛电器和Best电器,而这两家企业在2012年分别被收在BicCamera和山田电机旗下。从某种意义上讲,或许正是因为两家企业家电品类的高占比使其更容易被同行竞争所困,而最终导致收支结构失衡。在日本,非家电类商品大概占该企业销售额的10-20%,而通常这部分商品在差异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