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造节”打价格战还有多少弹药
“双十二”近在眼前,淘宝、京东商城、苏宁易购、易迅网等等电商都在积极布局,以期重现“双十一”电商狂欢节销售火爆的场面。腾讯旗下的易迅网借此机会进军北京,准备与京东商城争夺“剩下的两张门票”。
目前有实力的电商都在三方推进,销售品类的完善,比如苏宁收购红孩子,做到零售产品的全方位拓展。紧紧追随亚马逊的脚步;其次支付平台的健全,比如京东收购网银在线,自己搭建支付平台相对比较困难,通过收购吸收技术,招纳人才;再次就是建立物流渠道,京东、苏宁不必说,物流渠道早已成型,举易迅为例来说,易迅网在北京已经拥有30多个自营配送点,200多名配送员以及实体服务店。可见物流渠道的搭建也是电商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柱之一。
电商利用节日促销是营销手段之一,可是仔细观察发现这些所谓的“节日”根本就是无中生有,“6·18”、“11·11”等等“节日”可以说消费者根本不明就里,而是电商创造出来的“节日”,可是偏偏还引起了轰动,并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购买。
笔者以为如今电商借节日促销要比过去容易的多,首先资讯手段的发达,网购正在一步步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其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网购的价格优势明显,特别是在节日期间降价幅度超过以往,因此吸引力比平时更显著。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只要是许多人都在做的事情,局外的人都愿意模仿;就如同着装一样,周围人穿什么衣服,自己也会不自觉地向这样的风格靠拢。
就目前电商的格局来看,以淘宝为首的阿里系还是占据主要地位,淘宝提供的电商平台给众多的商家提供机会,同时激发中小商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个性化的营销、弹性进货方式、社会化物流等等方式突出个体能力是淘宝经营的主要方向。
其次就是以京东为首的综合导购类B2C电商,自主平台的发展方向其实还是以亚马逊为模板,自主经营的优点是能够集中资源,统一优化;在物流平台的建立方面可以有效节省成本,而自主平台的同质化严重,没有创新是难以盈利的主要原因。京东商城和当当网卖的东西没有差别,唯一差别的就是价格。最终导致了电商以“低价来换流量”。其实价格战很难彻底改变格局,只要电商能够融资就能把价格战继续推进下去。
自主平台的电商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无法做到差异化,想要做到差异化也只有在支付手段和配送方式上下功夫。比如提高商品成交率,扩大物流配送范围等等。对于转眼就到的“双十二”,笔者以为价格战还会继续,促销的方式会更加的多样。电商的年终的时候为了盈利在促销上做点手脚还是很有可能。
但是实实在在的让利才是获得消费者亲睐的正道,别忘了降价的主要目标就是吸引回头客,如果商家的信誉丧失,那么最终受损的还是商家自身的利益。
(家电网? HEA.CN)来源: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