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回应称没骗补系经销商填报不规范 遭质疑
昨天,陷入骗补风波的格力电器(000651.SZ)发声明,否认公司存在骗补行为,称违规获得补贴资金主要是因终端经销商填报数据不规范所致。
上周五,审计署发布公告称,包括格力电器、美的、TCL、扬子、长岭、长虹、乐华、格兰仕在内的八家家电企业在节能惠民政策中骗取补贴超过9000万元。其中,格力骗补金额最大,被指通过多报节能空调销售量,违规获得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2157.76万元。
昨天,格力电器给媒体发来《格力电器执行国家节能惠民政策情况的说明》,称在节能惠民政策执行期间(2009年6月1日到2011年5月31日),格力实际销售出货2214万套节能空调,申报1755万套空调的节能补贴,有459万套已销售节能空调没有获得补贴。原因包括:一是第一次补贴政策结束后,因支持有关部门统筹安排的原因,主动放弃150万套的补贴申请,涉及资金近6亿元;二是部分已销售空调尚不符合补贴标准,没有申报。
“公司不存在骗补的行为。公司大力推广节能惠民产品,主动放弃近6亿的补贴申报。”格力称,审计署检查结果所指违规获得2157.76万元贴补,主要原因是终端经销商填报数据不规范、不严谨所致,问题数据占公司总推广数据的比例不到0.5%。
推广节能产品时,格力先调低产品价格满足节能惠民价格的标准,将节能惠民补贴款全部先行垫付给经销商,然后根据终端经销商销售后填报的用户数据向国家申请补贴资金。
“对经销商管理环节存在疏漏”。格力称,节能补贴数据由终端经销商填写销售时间、安装时间地点及用户资料,汇总到公司统一申请补贴。申报数据信息由格力电器近十万经销商网点填写,在申报系统中网点填报的销售、安装日期、用户资料不严谨,出现差错、误差。
比如,某大学在4月份采购节能空调1万多套,格力按照节能惠民价格签订合同并安排供货,但学校提出在暑假安装,期间跨越了节能政策的截止日期。格力称,时间紧、数据量大,公司无法一一核实,是造成上报数据不符合补贴标准的原因。
格力电器称,将认真吸取教训,积极整改,完善管理,杜绝类似问题发生。
对于格力电器的声明,业界却提出了质疑。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向家电消费网指出,格力电器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该人士指出,审计署公布的格力电器的骗补额为2157.76万元,涉及的空调数量为5万到10万台。“如果按照格力电器所销售空调每台补贴300元计算,涉及的数量近7万台。如果说是终端数据录入的问题,如此数量的空调都录入有误的说法就很难站得住脚”。
(责任编辑:GH)
来源:家电消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