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国标拟明年实施 目前产品良莠不齐
高价购台空气净化器是为了过滤空气中的有害微粒,但部分净化器存在夸大宣传之嫌,那倒不如买个口罩更实际。
消费者对空气质量的关注,让这一家电产品持续红火。但缺乏统一的国标,令产品良莠不齐。
“你这款净化器除甲醛快吗?对PM2.5有效吗?”如果你在卖场这样询问空气净化器促销人员,得到的答复既肯定又干脆:“快,很有效。”然而,他们可能没有告诉你,这需要8小时或者9小时,而且在高污染环境里才能达到效果。并且,不是90%以上的去除率,而是约40%(参见本报E天下3月13日报道)。
E天下率先报道后,至今反响不绝,仍有大量跟进报道。不过,厂商的忽悠即将被终止——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有望在2014年年底或2015年初实施——这将堵住产品无国标检测的漏洞。据知情人士透露,相关国标起草组工作会议已于5月24日召开,拟对净化效率、PM 2.5等进行定义。
市场:标准缺失 用户难比较
记者从广州卖场了解到,号称能有效去除甲醛、PM2.5的空气净化器,价格不菲,动辄数千元。根据品牌不同,价格高者突破万元,据央视报道,产品涉及大金、松下、LG、伊莱克斯、夏普、三星、格力、美的等多个知名品牌,价格也从1400余元到9000余元。
“同样是夏普的空气净化器,我在广州卖场看价格五六千元,但有朋友在香港买了一台回广州用,价格才两三千元。”市民小文告诉记者,从外观看差不多,功能也都是净化空气,价格相差一倍顿时让人觉得内地贵得离谱。即便是在广州市场,核心指标几乎相同的产品,价格也是高高在上。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