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百省外扩张计划全面收缩“隐情”:水土不服“遭排挤”
4年部署终成空。
日前,广百股份(002187.SZ)正式对外宣布,通过了关闭武汉门店的决议。这意味着,此前广百股份高调启动的面向全国的计划,正式宣告失败。
6月26日,本报从多个渠道了解获悉,目前的广百武汉店基本已关闭。“愿意继续留在原址的品牌商,已开始跟新接手东家洽谈。”一知情人士透露,广百武汉店内的其他商户也或撤离,或转手,广百武汉店基本宣告停业。
“武汉是广百省外扩张计划中最重要的落脚点,他们曾经对武汉店寄予厚望。”上述知情人士指出,但长期的水土不服和一年几千万的亏损,广百吃不消了。如今,除了武汉店外,广百在广东省内的门店也有2-3个可能会面临关闭的尴尬。不过,广百官方对此表示并不知情。
武汉本土一百货企业负责人也对本报坦言,前期的广百太过乐观:“其市场定位略超出当地消费能力,轻资产的模式下,租金成本负重过高,导致后期调整也困难,这是广百在武汉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
北上淘金遇阻
2009年是广百事业的分水岭。
此前的广百,“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广州及省内二三线城市,作为老字号的国企,广百在当地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颇高。其与广州友谊一起,主导当地百货市场。
2009年7月和10月,广百分别与成都、武汉两家地产开发商签订租赁合同,分别在两地拿下2.04万平方米和2.5万平方米的新增门店,正式踏上北上淘金之路。
公开资料显示,广百在两地开设的商贸公司注资资金分别为500万元和800万元,而项目的投资总额分别达到3440万元和5200万元,合同期均为15年。
“对比两地门店,广百当时对武汉市场的期望值更高。”上述知情人士指出,武汉公司的注册资本和投资额均高过成都,特别是武汉店,广百最初只是租赁了1-5层,此后为了整体规划,又追加了920万元的投资,将第六层6000平方米租赁下来,让武汉店建面达到3.1万平方米,成为广百在省外规模最大的门店。
广百计划依靠华南强大的品牌整合能力,打通武汉市场。“当时广百带来的品牌主要是珠三角区域的品牌,与武汉本土品牌差异度达到40%左右。”上述本土企业人士也指出,这些品牌主打市场在华南,因此,其品牌形象打造、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基本上都以华南市场为主,而对武汉消费者来说,这些品牌十分陌生,接受度很差。
更尴尬的是,品牌定位也没有“接地气”。“与武汉三镇其他商业中心的百货业不同,广百武汉店所处位置,为武汉市汉阳区的王家湾附近,此前这块地的周边还是大片荒地,此后随着武汉市设立沌口经济开发区,才慢慢演变为一个新的商业中心,因此,当地人群消费,商品的价格因素都排在第一位,主流消费人群的单人单笔消费额为200-300元。”上述企业人士解释,但广百引进的品牌则超出了这部分消费群体的要求,单人单笔消费额达到400元以上,这种价格上的差距,让广百武汉店的人气一直没有起来。
广百曾经尝试过对品牌进行调整,计划通过引进更多的本土品牌来贴近消费者。但结果仍然不如人意。
广百还曾把在广州做得很火的广百电器引入武汉。“但其隔壁就是苏宁电器,广百电器没有优势,最终也不了了之。”上述人士指出,广百在汉近5年,进行过多次品牌调整,但大都只是微调,并未实际解决问题。
行业限制与自身困境
区域百货品牌异地扩张,品牌商的引进很关键,难度也很大。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也认为,在百货业鞋帽、服装等品牌中,初期能跟着百货企业进行全国布局的品牌为数很少。百货企业到达本地后,还容易遭到本土百货企业的排挤。“对手利用当地的优势,或明或暗的限制本土品牌商与外来百货企业合作,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也不利于外来百货企业本土化发展。在与广州相隔不远的深圳,广百也曾受过排挤,只能关门结业。”
事实上,在武汉市场上,除广百外,包括同属广州的天河城等上十家外来百货企业都失败而归。
在武汉目前的商业格局中,除了广百外,新世界百货、大洋百货、王府井百货等也有涉足。“这些企业进驻武汉时间长,无论是门店扩张,还是人流量等,也并不是很理想。”上述本土人士指出,做得最好的新世界百货在武汉已有5家门店,但能让其保证经营的,估计也只有2家左右。
在这种局面下,资金实力弱或对品牌把控力不强的企业,难以在异地市场突围。
广百股份年报显示,2012年,公司在省内市场毛利率达到16.72%,而在省外市场则仅有9.08%。2011年和2012年,广百武汉店亏损分别为2270万元和2183.13万元。“开业3年,亏3年,如果在市场好的时候,广百尚可以应付,但在如今的局面下,广百自身难保,只能关门止损。”除了行业特性的限制,如今的广百也有些自身难保。
公司2012年年报显示,期内营收去年应收73.49亿元,同比增幅2.3%,但净利润只有1.93亿元,同比下滑9.75%。
“值得关注的是,广百的应收账款占比较高,其中大部分应收账款来自于购物卡销售渠道上。”上述知情人士坦言。
广州当地老字号百货企业主要是广百和广州友谊两家,此前,依靠这种品牌影响力,广百是当地购物卡和VIP之类消费的主要渠道,大部分人送礼或发放福利都会选择这类公司的购物卡等。但最近两年,国家开始整顿购物卡消费模式,并对三公消费等进行了诸多限制,这大幅影响了广百这类老字号企业销售业绩。公司2012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应收账款1.0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2.26%,2011年为1.26亿元,占比为2.9%。“今年的整顿更严格,购物卡类消费市场再度萎缩可能性更大,再度影响广百这类企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陈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