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飞”品牌一妻二夫 未来发展引关注
“新飞”品牌,用了将近30年时间,从名不见经传拼杀到一度妇孺皆知,而今却又接连出现“工人停工”、“生产线停产”事件,令人扼腕叹息。
相关风波向人们揭示出来的潜在危机,还远不止这些。
市场观察人士注意到,在新飞电器股权变化、股东变更之后,“新飞”这个品牌,却存在着“土”、“洋”两家公司共用的局面。
有人评论称,这不仅给市场和消费者带来认知上的混淆,也埋藏着两家公司后期发展的隐忧。
创业之初
军工企业改卖冰箱
如今的新飞员工,常常表达对“刘总”的怀念。
“刘总”,就是新飞品牌的缔造者,新飞冰箱的创始人刘炳银。
翻阅新飞的发展史,我们看到,新飞的前身是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1983年,刘炳银临危受命,出任这个无线电设备厂的厂长。当时,这个始建于1958年的小型军工企业,已累计亏损70多万元。
就在这个困境中,刘炳银看到一个现象:冰箱特别抢手。“去冰箱厂看看!”于是,他到福建漳州冰箱厂买回5台80升单门冰箱作样品,靠着一股韧劲,1986年,他将一条意大利飞利浦公司的电冰箱生产线引进这个落后地区,工厂自此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下滑之路
新飞改姓“洋”一条不归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新乡—飞利浦”冰箱刚起步时,其品牌已被重视。
“新乡—飞利浦”先被简化为“新飞”,后又以大鹏形象的商标走入千家万户。
1996年,新飞牌电冰箱已成为中国公认的名牌产品。新飞投入巨资打造新商标,在原商标的基础上,将神话传说中的“大鹏鸟”正式确定为自然界的“雄鹰”形象。
除商标外,新飞电器公司的资本构成也开始发生了变化。1994年,河南新飞与新加坡丰隆集团合资建立新飞电器,2005年丰隆亚洲取得新飞电器90%的股权。
2001年9月15日,刘炳银逝世。此后,作为刘炳银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人,新飞的第二号人物李根,开始真正掌权。
由于种种原因,新飞慢慢地退出了家电业第一阵营。
责任编辑:李群
来源: 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