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标准更重要的是家电厂商内心的道德标尺
国标、行标更能持续打动消费者的,是我们内心的道德标尺。除了迎合市场,应付监管,我们还要直面消费者的体验,直面自己的良心。
最近,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出空气净化器净化效果虚标一事,引起消费者广泛关注,更引起了行业内关于家电企业监管与行业准则的深层次思考。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范围灰霾肆虐、PM2.5值备受关注之后,原本不温不火的空气净化器市场一下子被炒热,市民争相购买几近居家必备。而对于真实的净化效果,消费者根本无从得知,只能依靠厂家的宣传,心理上略感聊胜于无罢了。而嗅着商机,中外厂商无不利用这种神秘感,迅速向记者宣传自己或高端或中端的产品。
不少空气净化器都声称自己功能十分强大,诸如“PM2.5去除率99.99%”、“甲醛净化率99%”、除异味、释放负离子、能明显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不过根据央视记者随机抽取的五种市场上热销且颇具市场份额的空气净化器品牌,包括亚都、飞利浦、夏普、莱克、德龙五大品牌,经上海市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总站的检测却显示,标称的去除PM2.5效率基本没有达标,让市民揪心的还有去除甲醛的效果,几大厂商与标称的相距甚远,去除效率更是低得离谱,可以说让市民大跌眼镜!
曝光后,很快也有业界专家为上述厂商喊冤。有专家表示,出现以上情况的最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缺乏针对空气净化器净化效能的统一的强制性标准,因此有些产品执行的是推荐性的国家标准,而有的产品执行的是自己的企业标准。不同产品执行的标准不同,针对净化效果检测的实验条件不同,因此不同的净化器产品所谓的净化效能基本不具有可比性。
也有专家称,空气净化器出现净化效率夸大虚标的现象不是偶然的,由于缺少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导致不同产品的标准不同,不同的厂家检验实测的条件也有所不同,这也造成了各个厂家各自宣传。适当的夸大其辞缘于广告宣传并非恶意,空气恶劣持续加剧消费者盲目选购心情,更是助长了净化器厂商净化标准的虚标程度。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