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裁员卖楼 关闭工厂或退出中国彩电市场
连续两年陷入巨亏之中的松下,在过去的一年中通过裁员、卖楼等方式缩衣节食。而过晚关闭在华最大的等离子生产线被认为是松下耗费大量物力财力的根源。
目前,松下正在努力进行“去电视化”,并首先在中国市场“开刀”。而未来,松下将在空调等白电产品方面发力,同时把更多资源投向“环境家电”。
巨亏之下裁员卖楼
2011财年,松下巨亏94.18亿美元,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最严重亏损;而2012财年,根据松下最新的业绩预测,其亏损有可能“再创新高”至96亿美元。松下很有可能连续两年陷入将近百亿美元的巨亏。
对此,松下上周宣布,将在未来两年里斥资2500亿日元(约27亿美元)进行新一轮重组以便使公司摆脱困境。但是,松下没有说明这些开支是否包括支付可能的裁员的费用。
松下总裁津贺一宏(Kazuhiro Tsuga)表示,根据松下的中期业务计划,他要扩展公司的汽车和住宅开发业务,同时收缩消费电子业务。
事实上,早在去年3月份,当时新上任的总裁津贺一宏随即宣布裁员10%,并砍掉所有运营利润在5%以下的业务部门。作为日本员工数量最多的公司,拥有33万员工的松下在去年大幅裁掉超过3万名员工。
而今年3月,松下又以5.3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位于东京的总部大楼。此外,松下还计划把物流业务的大部分股份出售给日本通运(NipponExpress)。
“去电视化”谋转型
在中国市场,松下近期关闭了在新光天地商城开了5年多的北京展厅。松下表示,当初设立展厅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松下在中国的品牌价值,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实现,因此为了配合集团事业结构转型,决定关闭该展厅。而松下中国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却表示,关闭展厅的原因是松下和新光天地的合约到期,并无其他特殊考虑。
同时,松下在今年1月份已经悄然关闭了位于上海的等离子电视组装工厂。当时,松下总裁津贺一宏就曾表示,未来松下将摆脱对电视的依赖,实现“去电视化”。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