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政策到期 中小家电企业面临生存考验
美色争“鲜” 决胜“门”道--2013中国冰箱行业高峰论坛<补贴政策 中小家电企业="" 到本月月底,新一轮国家节能惠民补贴将收官。随着政策落幕进入倒计时,家电厂商、卖场纷纷上演“最后的疯狂”,不少有需求的消费者考虑搭上末班车,购物热情也开始爆发。="">补贴政策>
在杭城庆春路上一家大型家电卖场里,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为期一年的政策实施以来,节能产品已经成为家电市场销售的主打产品。
尽管市场旺销,但对浙江众多家电企业来说,大部分高兴不起来。不少曾经在中标后兴致勃勃规划转型主打节能家电产品的企业并没有向国家申报节能补贴,甚至自去年以来,根本没有启动自身品牌的节能补贴活动。
“我们一共中标6个款型的洗衣机,但没法达到国家要求的销售数量,所以索性就不参加了。”慈溪市晨阳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贺国强告诉记者。
在慈溪,像晨阳这样,因无法达到规定数量只能遗憾放弃本已中标产品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去年一年,整个慈溪只有飞龙电器拿到了家电节能补贴,其他企业都主动放弃了。”慈溪经信局能源综合利用科科长 潘群云告诉记者。
成为阻拦众多已中标的企业参加家电节能补贴活动的拦路虎的,正是家电节能补贴细则中对申请补贴的企业设立了节能产品销量门槛:要求申请企业每年推广的节能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不得低于10万台、节能彩电不得低于50万台。这意味着销量过少的节能家电,即便节能效果再好,也将无缘享受补贴。
对于一线大企业而言,10万台的数量很容易达到,以空调为例,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格力、美的、海尔等品牌的年空调销量都是千万台级的,即便节能空调所占比重不大,但10万台这个的要求也能轻松完成。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