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买台净水器,去了电器卖场一看,反而一头雾水,不敢买了。
从活性炭过滤净水器、陶瓷滤芯净水器,到超滤膜净水器、反渗透净水器,有能美容、抗癌的,有能降血压、清烟毒的,还有能控制糖尿病的……销售人员还没介绍完,我已经挑花了眼。
拥有“美容”甚至“抗癌”这样神奇的功效,有的净水器价格高达3万元。可是,据媒体报道,个别品牌售价万元的产品,出厂价仅仅不足800元,中消协也于4月发布警示,称净水器产品有治病疗效属夸大、虚假宣传。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案。如今,产品极大丰富,选择越来越多,企业广告营销铺天盖地。
“毫秒除甲醛”、“净化效果99%”……市场热销的某品牌空气净化器,标称98.87%的甲醛去除率,质监部门的检测结果却只有36%。
也有号称“1晚1度电”的品牌空调,只不过是厂家在特定工况下的能耗最优值,在实际使用中几乎无法实现。
还有号称“距市中心30分钟”的楼盘广告,实际上,却是夜间无红灯情况下开车还要30分钟……
乱花迷人眼,看起来是花样翻新,其实都跳不出夸大宣传、炒作概念的路数。
小到食品、化妆品,大到电器、住宅楼,少放点食品添加剂就能叫“特制”,挨着条臭水沟就敢叫“景观”,一些商家就是抓住了人们追求健康时尚、节能环保的消费心理来夸大宣传、炒作概念,眼前看是赚了,可是长远来看,却对产品的美誉度和企业前景造成了负面影响。
究其原因,从前端看,一些行业缺乏强制性国家标准,导致过度宣传和混淆概念等乱象横行。从终端看,我国《广告法》的不完善,也使企业在广告宣传时“钻空子”、“打擦边球”有了可乘之机。
其实,商家搞品牌营销无可厚非,酒香也怕巷子深,客观理性的适度营销对扩大产品知名度、拓宽销路当然有利。可如果企业舍本逐末,只注重变了味的概念营销,却不顾产品质量的提高,最终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