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家电网-2014/7/8)
据口碑家电网了解,日前举办的2014年(第十届)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大会上发布的《2014上半年中国平板电视消费需求状况及下半年市场趋势预测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平板电视需求收紧,估算销售规模只有2000多万台,较2013年同期下降 15.3%。大部分彩电制造企业没有完成销量预期,出现亏损现象。
彩电市场的寒冬期?
而一项来自彩电企业内部的消息则显示:自去年5月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到期退出之后,中国彩电市场就陷入了一轮长达10个多月的下行通道之中。特别是在今年5月,彩电企业的销售量同比出现高达20%—50%左右的下滑。整个彩电市场的寒冬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波及面则是市场上的所有彩电企业。
“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是彩电市场的寒冬期。”与会的创维CEO杨文东,长虹多媒体营销总经理白志强等彩电行业的大佬们纷纷发出警示,中国彩电市场最艰难的时刻已经到来。
谈及寒冬来临的原应,有业内人士认为市场产量趋于饱和、房地产市场的低位运行,后政策时代的透支效应,低成本的电商渠道以及电视智能化带来的营收模式改变等因素。不过让媒体谈论最多的,让彩电企业们面临更大的挑战的,还在于整个产业智能化的发展以及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的进入,传统单一的硬件盈利模式,正在面临着“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市场增速越来越慢、商业前景越来越渺茫”的多重挑战。
今年以来,乐视等互联网企业的电视操作手法则跳出了“硬件盈利”,开始探索“内容增值服务”新轨道。虽然现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体系,但对于彩电企业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转型信号。
就像十年前,电视像大白菜一样被按斤出售,喜气洋洋的消费者和垂头丧气的家电厂商形成鲜明对比。过去近一年时间内,面对上述种种市场内外部的变化,众多彩电企业却呈现出“无计可施”、“无法扭转”的巨大压力。正像创维方面表示,非电视机生产商进军电视领域,并采取了割喉式的价格战策略,这里的非电视机生产厂商即是指如乐视、小米等进军智能电视的互联网公司。2013年被称为“智能电视元年”,明星互联网公司相继入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市场形势。
传统电视厂商也在进军智能电视,像海信、长虹等均推出了类似产品,但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在盈利模式上做得较好的是创维,他们和阿里合作推出酷开TV,每卖出一台酷开TV阿里都会补贴150元~170元,而且用户买回去之后,要注册阿里账号才能使用,每注册一个账号创维也能分成,但这些盈利点还不足以弥补其在传统家电业务的疲软。”该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正在进入后硬件盈利时代,用户体验和内容生态将成为企业的盈利点。
4K电视已是战国时代?
据口碑家电网了解,2014上半年4K超高清销量达到300万台,乐观预计2014全年4K超高清电视销量在800万台。特别是今年巴西世界杯实现4K传输方式直播包括决赛在内的赛事,更令4K电视产品成为消费市场关注的焦点。
2014上半年以来,中外主流彩电制造厂商集体发力4K电视市场,并结合自身产品特点纷纷加大对超高清显示技术的创新。外资品牌,如三星曲面超高清电视HU9800采用的UHD upscaling画质增强技术和超高清臻彩技术;LG的Tru-Ultra HD引擎;索尼X9500B的特丽魅彩技术和4K迅锐图像处理引擎PRO;夏普的2K-4K高画质转换引擎、松下的丽可彩6色优化引擎等等。
国产品牌,如采用多分区独立背光控制和HiView画境引擎技术的海信ULED超高清电视具备2K转4K关联补偿技术的TCL“运动4K”电视;创维的“八核”4色4K电视;搭载“易平台”的康佳4K电视、独有四大“看点”和4K晶显引擎、4K晶彩色域、4K极速光控的长虹CHiQ电视等等。就连互联网和IT企业推出的2014年电视新品,如小米电视2、联想S9等也将4K超高清显示技术作为推广重点。
与当年3D、智能电视的导入一样,携裹着质疑声一路走来的4K电视,也面临着市场统一规范的考验。4K电视如今面对着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从厂商都有布局的曲面电视,到至今饱受争议的OLED电视,再到近期不少厂商开始押宝的激光电视,彩电市场呈现出多种显示技术并存、产品品类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随着电视智能化进程的加速,产品已经智能化背后,未来国内特别是大陆面板厂商还需在高端显示技术领域抢占更多话语权,而电视品牌能否快速找到盈利模式变革的方向和路径,除了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的升级换代,达到“刺激消费新增需求”目标之外,对于彩电企业来说,应该基于现有规模化用户群体的基础上,快速找到“去硬变软”的多渠道、多手段的盈利模式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