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问
银隆业绩承诺
面临补贴考验
“关于业绩承诺问题,在市场推广过程中,银隆新能源的消费者认可程度越来越高,现在7、8月份的订单较上半年及去年同期有大幅提升,说明已经形成市场较高的知名度和信任度,三年对赌是可以实现的。”在媒体见面会上,董明珠对业绩承诺的对赌表示充满信心。
然而,这样的承诺却未能充分说服深交所。在问询函的29条追问中,紧随100亿募资额度是否合规之后,第2问即是对银隆的业绩承诺、补偿义务所展开的质疑。
公开资料显示,或许是由于资金链紧张,珠海银隆分别于2015年6月、2016年2月进行了两轮融资,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中信证券率先联手华融资产、东方资产、阳光保险、北巴传媒等20家品牌企业共同注资数十亿人民币,成为银隆主要股东。
在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21名交易对方中,珠海银隆仅有8名股东承担利润补偿义务,合计占本次交易整体对价的51.68%,共67.17亿元,并且各业绩承诺方所承担的补偿义务均是单独的,相互不承担连带责任。
深交所追问,要求格力就其他13名交易对方未承担利润补偿义务的原因及合理性进行说明,针对8名承担利润补偿义务的交易对手方,分析股份锁定安排是否能够完全覆盖业绩补偿承诺履约风险。
“从深交所和监管层的角度来看,应该是担心会出现虚假承诺。8名承担利润补偿义务的股东持股比重仅超过50%,特别是互相不承担连带责任,可能造成交易风险。”齐鲁证券一名分析师认为。
“银隆新能源最早从电池起步,核心产业链是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珠海银隆新能源董事长魏银仓在此前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表态,支持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骗补的核查,“因为银隆不是一个新能源汽车组装企业,不仅不会受骗补核查的负面影响,反而将对银隆起到一个正面的效益。”
这番表态并没有消解社会的疑虑,深交所对其补贴专项及经营业绩同样发出问询。
报告书显示,2014年末、2015年末和2016年6月末,珠海银隆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01亿、31.80亿和47.72亿,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86.60%、82.35%和192.10%。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魏银仓强调珠海银隆是一家拥有核心技术、三大生产基地的新能源公司,但其2015年的第一大客户和2016年的第二大客户均为“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补助资金”,截至2016年6月底,公司的应收账款中,“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补贴资金”金额高达20.33亿元。
在此次对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中,银隆是否能够“独善其身”,受到深交所的高度关注,并要求格力公布银隆的核查情况及相关问题。
珠海银隆承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公司的实际净利润分别要达到不低于7.2亿、10亿和14亿。但是,目前以纯电动客车销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珠海银隆,面临着采用退坡制的国家补贴的考验。
根据《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2017-2018年,国家补贴会在2016年的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则下降40%;地方补贴一般随国家补贴的下降而下降。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逐步减少乃至取消,是否会对行业快速拓展尤其是珠海银隆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尚不明确。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供给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国内许多新能源汽车还得靠出口来消化。”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电能质量与节能研究所所长余涛认为,“并不是所有新能源企业都是靠补贴生存,但补贴早晚会退出,如果一个企业过度依赖补贴,是很难维持下去的。”
延伸
新能源整车制造:格力牵手银隆新机遇
长期研究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的余涛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需要多久才能成熟还有待验证,但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主流,新能源电池的前景没有问题。”而珠海银隆掌握的核心技术钛酸锂电池,与碳酸铁锂、三元锂、镍酸锂等多种类型锂离子电池目前处于并存局面,需要考虑技术的成熟程度和市场的接纳程度。
8月12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出炉,工信部此次大幅提高了新能源乘用汽车生产的准入门槛,列明包括技术条件、资金规模、融资能力、研发实力等17项准入条件,其中,有8项为“否决条款”,只要超过2项“否决条款”,则该企业不符合“准入条件”。
据悉,新建立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商数量将控制在10个。目前,已有北汽新能源和长江汽车获得准入资质,即新的生产资质仅剩最后8席。
而这将是格力牵手银隆后面临的新机遇。据悉,珠海银隆201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订单7000辆,产值总金额达百亿元。其中完成生产纯电动客车3189辆,纯电动客车年销量全国排行第七。
如果重组方案通过后,银隆新能源或改名为“格力新能源”,对于是否要做未来的发展方向,魏银仓则表示“是否要做乘用车,公司已经做好了相应的技术储备,之后是有规划的,但要根据后续的资质和条件成熟来确定具体的推出时间”。
目前在珠海银隆的产品展厅内,除主打的纯电动客车外,不低于9座的乘用车,包括轿跑、SUV、MPV也同时在展,表明格力与银隆已经及早谋划了乘用车产品线的布局。
市场分析认为,如果未来格力能够与银隆携手获得乘用车领域的造车资质,将彻底扭转目前对于纯电动客车的依赖,加上提升钛酸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续航能力,此次重组将有望打开新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