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期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松下一向被视为“日本制造”的骄傲,落魄到今天这步境地有其内在原因。
首先是“三大神器”失灵。长期以来,松下凭借电视、冰箱和洗衣机三大主打产品线奠定了家电王国霸主地位。通过对“三大神器”不断变化更新,松下向全世界源源不断地输送新产品,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收到巨额回报。不过,随着家电产品不断丰富,“三大神器”地位有所下降,2006财年松下销售额突破9万亿日元(约合1073亿美元),但家电产品销售额仅占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由于没有划时代的新产品吸引消费者,“三大神器”失灵,利润率下降到全盛时期的5%以下。特别是电视产品,更是回天乏术。2005年,松下电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3.1%,到2011年下降到6.8%。由于竞争激烈、价格狂跌,松下电视业务连续五年亏损,失去拳头产品地位。
其次,公司重大投资决策接连失误。2008年,时任松下总裁的大坪文雄感到家电领域的局限,认为需要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于是决定斥巨资收购三洋电机。三洋电机当时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和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先全球。但事实证明这是“误算”。2008年以后,由于技术从日本流出,三星、LG等韩国企业大批量生产锂离子电池,不仅性能毫不逊色,而且价格更加低廉。由于竞争对手价格优势巨大,这笔收购不但没有带来收益,反而给公司造成近5000亿日元(约合60亿美元)损失。
此外,松下投资4000亿日元(约合48亿美元)建造的三个等离子电视生产厂从去年开始已有两个停工,原因就是等离子电视相对于液晶电视已没有技术优势。2008年先锋和日立见势不好及早抽身,唯有松下坚持继续投资,结果越陷越深。
在前景看好的智能手机领域,松下同样出师不利。松下2011年进军欧洲,但因为产品不符合当地运营商和消费者需求,今年被迫宣布撤出,造成1000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损失。大规模投资接连失败,令松下元气大伤。
从深层次看,松下的运营理念与模式也亟待转变。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要让电器产品像自来水一样廉价且大量普及。松下长期以来一直秉承这种“自来水哲学”,坚信即便在商品开发方面暂时落后,依然可以通过强大的生产和销售迎头赶超,在量上压倒对手,转败为胜。
但在全球化的今天,若无法在技术方面领先,很容易被强大竞争对手挤出市场,量再大也于事无补。而且,收益不高的产品量越大反而赔得越多。因此,松下现任总裁津贺一宏强调,相较于改变产品结构,松下当下更为重要的任务是转变企业核心战略。然而,这种转变与重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