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行业调研 >> 品牌乱战 谁将丢失“彩电”市场的价值

品牌乱战 谁将丢失“彩电”市场的价值

口碑家电网  2013/6/19 10:46:32
分享到:

    (口碑家电网-2013/6/19)当彩电不再是“彩电”的时候,传统彩电企业必然会面临转型的挑战。这一过程是如此残酷。就如同昔日彩电之王汤姆逊的陨落、手机巨头摩托罗拉的逝去,或者全球第一大网站雅虎的消亡一样,彩电市场也在发生着类似的事情。

  乐视联想能否执TV话语权“牛耳”

  2013年的5月,平板电视产业曾经的领导者、液晶之父夏普,忽然和一家被认为未来几个月也就会销售数百台产品的彩电新手:乐视,“争吵”的不可开交。

  乐视在新款(也是乐视首款)智能电视机中采用了(采购自鸿海)夏普第十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液晶面板,同时在宣传中号称“乐视、夏普、高通、鸿海”四大巨头联手。但是,事实上,乐视却并没有和夏普建立直接的商务关系。这使得中国夏普认为,乐视的宣传影响了夏普在国内市场的利益,以及夏普与其合作伙伴(如联想)的合作关系,进而引发一场夏普和乐视之间的口水仗。

品牌乱战 谁将丢失“彩电”市场的价值

  对于这场争端,事情发生的缘由无论是怎样的,或者谁对谁错,至少在舆论的层面,已经可以看到乐视为代表的“IT”型智能电视厂商已经吸引了很多注意力——甚至包括夏普这类巨头的直接“捧场”(2013年第一季度,按销售额计算,夏普是全球第四大彩电企业)。而在此之前,2012年5月联想智能电视的上市、年底小米机顶盒的诞生,已经将人们对彩电概念的传统认知颠覆。

  诚然,联想和乐视为代表的IT彩电企业和传统彩电企业的竞争,会在产品、市场、技术以及创新和服务多个层次发生,胜负还难以预料,但是至少目前这些新秀们已经成功的在舆论和宣传竞争中,秀出了自己精彩的第一步。

  彩电产业也已经清楚的意识到,无论联想乐视今后的销售业绩怎样,因由智能电视时代而来的,彩电产业话语权执有者的多元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彩电的概念、彩电产业的概念、彩电市场的发言权等市场“影响力软资产”已经在重新分配。

  如果说乐视和夏普之争,有何深刻的意义,那么也就在于此了:彩电行业话语权第一次形成一个IT品牌和传统大佬之间的“对话”。而在此前,传统彩电企业更多的采用沉默和“画地为牢”的方式对待IT企业对该市场的渗透,不给IT企业与传统彩电厂商同台竟论产业发展、行业是非的机会。

  于此次事件中,夏普已然不能在保持沉默:第一,乐视用夏普的牌子宣传了自己的产品;第二,夏普没有和乐视建立直接的商务合作关系;第三,夏普和乐视的竞争者联想,拥有确凿的、深度的商务合作;第四,乐视的宣传影响了夏普和联想等品牌多个方的利益。所以夏普必须发言。但是夏普的任何表态,都意味着在言论话语权上,传统彩电厂商开始失分;意味着夏普对乐视、对乐视联想为代表的新兴IT品牌的捧场;意味着乐视或者联想开始逐渐掌控智能电视的发言权(哪怕是那么一点点)。

  IT彩电品牌,硬件已经不是软肋

  乐视和联想不可能不期望去争夺彩电产业的核心话语权。但是,这种高层次的软资产却必须建立在“实打实”的产品线之上。

  乐视彩电,据说只有OS系统和外观设计中有乐视自己的创新,而在产品的硬件供应链、制造和集成、以及各种技术设计方面全面依赖于代工业者:鸿海。联想的新旗舰智能电视的实际情况也并不比乐视好太多:其最重要核心的显示技术得益于夏普的支持,联想则分工负责智能部分的设计,软件系统应用谷歌安卓系统,生产和组装也来自夏普的工厂。

  乐视和联想的这种产品组织结构,虽然使得其产品线规划可能不像传统彩电企业那样成熟、丰富,但是却在最关键的“硬件”“软件”指标上已经达到不输于传统彩电企业,甚至有所超越;在关键的价格指标上可以媲美任何传统彩电品牌的层次:

  因为,联想是国内最重要的智能手机和平板厂商之一、最大的PC企业,其在智能电视的“智能部分”的设计、供应链管理能力绝对一流。乐视虽然自己没有任何硬件背景,但是其产品制造商鸿海却是全球最大的彩电代工巨头之一、夏普十代线的大股东之一、群创这家全球性面板巨头的老板、同时也代工,或者由其下属企业代工包括苹果手机在内的诸多著名硬件产品。

  所以,“实打实”的硬件产品品质,绝不是这些IT新品牌的劣势之处。依托好的产品为基础,抢夺市场话语权的战役,对于乐视、联想而言不仅是一场有准备的战役、有把握的战役: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2013年五月六月,乐视和夏普之争就有重大的“公关策划”的影子,其选点更是液晶显示业界一直吹捧的“夏普屏”,不可谓之不高明!

  传统彩电企业正在失去硬件系统对于新型企业的优势。这个结论,在乐视和夏普的争端中可得到最好的证明。实际上,彩电企业自己早已知晓这一必然结果的发生。

  传统彩电企业正在丢失的价值

  单纯的以显示技术为核心的彩电产业已经消失。这得益于多方面的行业发展。

  首先,显示技术在单一零件中不断集中。这个单一零件就是平板时代的显示面板。以液晶产品为例,拥有后端模组的显示面板,只需要一根数据线、一根电源线就能显示出生动的彩色画面。如果彩电整机企业采购的是这种产品(国内彩电品牌曾经长期依赖于对这种产品的采购),那么其剩余的工作就只有加装信号接收装置和音响配件,套上外壳和包装了。

  即便彩电企业选择自己完成后段模组,特别是背光源的组装。彩电企业普遍采用的LED光源和控制系统也是半导体产业化的标准器件。同时,彩电企业的后段模组工厂必须将技术规范建立在购买的液晶屏屏体技术标准之上,很难有系统性或者根本性的创新。

  一定意义上,平板彩电时代就是一个屏决定显示性能的时代。而彩电企业,特别是国内彩电企业多数不具有“与屏有关”的系统化技术和产能。即便少数特例的建立了液晶面板生产线的企业,也面临着依赖于对外的技术引进、与世界大厂技术同质化、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挑战,难以形成独特的最终产品层的特色技术。

  第二,彩电信号处理和优化技术日益被集中在少数,甚至单一的“芯片”之中。对于彩电企业,特别是国内市场的彩电品牌,基本不具有半导体产品的制造能力,少数企业能够设计少数型号和种类的芯片产品。整体彩电市场信号处理芯片多数依赖于专业的芯片企业。而这些专职设计芯片的企业,不会单独与任何一家彩电企业捆绑。彩电企业依靠信号优化处理技术形成不同品牌同等产品线之间性能差异的空间非常之小。

  第三,智能时代改变彩电产品核心技术的分布。2010年开始全球彩电行业面临着新一轮创新高潮:这就是智能电视、云电视。

  但是,被称为智能电视的新产品,却不是彩电企业能够全面把握的产品:因为智能电视所需要的CPU、OS,这两个关键的硬件和软件都需要对外采购。国内彩电品牌都没有独立设计全新的智能CPU和OS系统的能力。国际彩电巨头也鲜有具有此种能力的品牌。智能电视最关键部件必须对外依赖,导致了智能电视的同质化,导致彩电市场传统彩电企业创新价值的进一步萎缩。

  但是,智能电视带来的改变还不止这一点。智能电视的软硬件体系来源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就使得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PC等行业的企业进入智能电视领域,在硬件系统、软件方面都显得“得心应手”。而且在系统集成上,这些IT背景的企业还可以依赖彩电代工企业;在智能和云内容上依赖互联网企业(传统彩电品牌也必须在内容上求助于互联网企业);在显示技术上依赖于面板企业。——这是一条完全能够架空传统彩电企业的“硬件”和软件内容产业链。

来源:口碑家电网

标签
品牌乱战
市场价值
发布:平凡   作者:文良
分享到:
喜欢人数(0)
下一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整合营销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家电派社区

商务合作:010-85865106-8003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编辑邮箱:edit@eapad.cn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