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扩张的代价 太阳能企业深陷倒闭潮
据了解,目前仍在生产的太阳能企业具体数量无法统计,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但业内人士估计,这一数字不会超过30家。
中小企业无法承担大的建筑工程,但仍可以在零售市场上,过着“夹缝中的生活”。小编了解到,像金丰太阳能这样经过备案的全国性品牌,生产一台太阳能的净利润也有所下降,一台只能赚几十元,不过由于销售量大总体利润也还是比较乐观,小企业的“倒闭潮”对其影响较小,甚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反而是好事,它让失去理智的产业重新回归。
但小企业也不甘心被淘汰的命运,它们也进化出一种特殊的生存之道:由于没有规模、成本、质量方面的优势,小企业的产品无法跟全国性太阳能品牌进行竞争,只能将价格一再压低。其主要的收入来自安装费。一般来说,安装一台太阳能要收200元左右的安装费,小企业只能赚这一部分体力钱和辛苦钱。
据介绍,近几年日照市汇集了国内几百个品牌的太阳能,对于日照本土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竞争,特别是在承揽工程时,大品牌太阳能资质全往往更受青睐。更多的小作坊已经不主动打市场、忙促销,只是亲戚朋友有要的给组装一台,赚个百八十的。业内人士分析,寒冬不是暂时的,而是刚刚开始。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整顿,一下子把小品牌进入房产项目的路堵死。业内预计,明年的政策还会更加严厉,一些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将会完全退出。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了。前两年市场太混乱了,无论政府还是老百姓都深受其害。”山东金丰巨能太阳能公司董事长牟宗信说,以前一些没有资质、质量不过关的产品也进了市场,甚至进入新建住宅小区的统一安装,用两年产品坏了,想找企业维修,找不到了。这些本来就是“游击队”,也不讲究品牌声誉,他把手机一关,你根本找不着。不少用户上论坛的帖子,到住建部门投诉,有关部门也很头疼。现在进行备案以后,一旦产品出现了问题,可以随时找到销售和生产厂家进行维修。
对于有资质的正规企业来讲,产业的阵痛期反而是一件好事。它可以让企业跳出疯狂无序的价格战,专心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由于是正规军,所以企业亏损,但庄大海仍在坚持,他坚信只要自己认认真真做产品,坚持良好的售后服务,一定会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日照素有“东方太阳城”的美誉,太阳能的利用率也极高,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日照市城市规划区内居民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90%。虽然日照城区的太阳能覆盖率已经达到90%,但每年仍有大量的小区投入使用,还有一些老旧太阳能淘汰,再加上覆盖率只有45%的农村市场,业内人士相信,产业进一步规范之后,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大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