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家电网-2014-07-22)
在当前全球经济尚未复苏的形势下,外资白电企业的处境似乎不太平静:一方面他们不断加大在智能产品领域的布局,另一方面则谋求通过并购等方式摆脱当前的困境。外资白电企业到底遭遇了怎样的困境,并购能否解决他们的战略问题?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家电产业问题专家罗清启先生。
经营模式不颠覆并购难起作用
记者:当前外资白电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衰退迹象非常明显,这些企业正以各种方式寻求脱困路径,而部分企业将摆脱困境的希望寄托在资产并购上,先后在国内外发起多次并购,这一现象意味着什么?
罗清启:我认为这种资产并购是对传统产业发展理论的一种尝试性印证,或者是在谋求提升全球竞争力道路上的一个尝试。
一直以来,整个产业界都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视作产业发展的驱动性理论,企业只要在规模和范围两个维度上实现战略突破,就会获得良好的发展动力。但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却是,这种发展理论以及发展环境是对传统时代整个制造业运行情况的真实反馈,因为在传统发展理念下,企业要做的就是持续扩大产能与产业范围,实现这种颠覆后自然会带来以此综合运营成本的持续降低。
目前全球白电市场形成的产业格局是中国企业掌握了全球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以海尔、华意压缩为代表的领先企业拥有全球最为庞大的制造体系,这种产业链垂直整合带来的优势就是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产业链成本。
从这个意义上看,外资白电企业的产业并购或许正是谋求冲破这种战略架构的一种尝试,通过收编零散的全球制造体系企图放大总体规模,并进一步整合其在产业链上游资源上的优势,这或许是外资企业想要达到的目标。但从目前实施效果看,如果不能实现发展模式的颠覆,外资企业想要颠覆当前中国企业构建起来的优势体系非常苦难。
外资白电不缺产能缺用户交互
记者:从以往产业发展的趋势上看,施行并购策略后企业如果能够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重组将对其能力提升带来巨大变化,就像当年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一样。如何看待外资白电企业在实施并购策略后的市场前景?
罗清启:从某种意义上讲,外资白电企业的资产并购可以看做是其谋求冲击当前中国白电战略优势的一种尝试性举动。然而,这种产业实践却是踏错了时代节拍的。实现资产并购固然可以在短期内放大外资白电企业的规模,看似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产业实践,但本质上却是一个踏错时代节拍的滞后行为。
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产业发展逻辑,如今整个产业比拼的已经不仅仅是成本的高低,而是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换句话讲,以前的产业竞争拼的是企业的规模有多大,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成本结构,是一种单纯的产能竞争,而现在竞争的则是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是企业整合用户需求的机制与平台,转变成一种交互平台争夺战。从这一点上看,在外资企业谋求快速放大产能之时,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在转型平台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这是一种更为领先的产业实践。
外资白电已经全面衰退
记者:一直以来,外资企业都被看做是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当前的市场现实却无可争议地反映了外资企业的衰退,未来整个市场将形成怎样的格局?
罗清启:如果从当前产业现实去判断,未来整个市场形成的格局将是这样的:从产业角色上看,未来整个产业将分化为创造需求的企业与满足需求的企业,单从这两点上看,外资企业很难成为其中的任何一个角色,这似乎就意味着其未来可能会遭遇全面退出的尴尬。
从产业链分工的角度看,外资企业蜕变为部件供应商或者是生态圈资源供应方的可能性更大。在未来的产业发展形态中,能够整合用户需求的平台将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外资企业显然很难在这方面实现突破,因此其很可能蜕变成整个生态圈体系上的一个被整合者,成为平台上的一个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