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口碑头条>>从第一走向唯一 海尔全球化的与众不同为何如此重要?

从第一走向唯一 海尔全球化的与众不同为何如此重要?

2017/11/30 20:23:47 来源:口碑家电    作者:王国伟 手机扫描分享
    

(口碑家电网-2017-11-30)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制造业已经到了必须在全球范围通过并购来获取新技术、新市场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价值,提高品牌形象和资源整合能力的新阶段。中国企业正从“追赶者”转变为“开创者”,西方可资借鉴的经验越来越少,全球化接下来的路怎么走?依靠自身创造力能否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路?尽管各界对此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前提相信已经是共识,那就是作为中国唯一的世界级品牌,海尔的全球化代表了中国企业的全新高度,已经为全球传统企业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方案走出全球化新路子

从以往经验来看,中国企业国际化基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市场在哪里就去哪里”到国外卖产品;第二阶段“市场在哪里工厂就搬到哪里”,到海外建工厂;第三阶段“技术在哪里就拎着钱到哪里”,收购国外工厂。“三板斧”的打法在当时看似有效,但以20年的长度来看,这种渗透方式带来的问题往往要比解决的问题还多。

中国品牌初来乍到,低端市场受排挤,中高端被国际品牌把持,两面夹击下只能力保生存,市场开拓并不顺利。多年前创维、TCL、康佳等中国品牌一度从欧洲、印度等国际市场上铩羽而归便是例子。

实际上,全球化单纯依靠增加出口量、海外建厂并不足以建立足够的竞争优势。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机会,产品和服务能够真正满足当地消费习惯和地域特点,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形成长远支撑。同时,面对海外市场广度和深度不充分、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全球化亟需“中国方案”能够把“中国繁荣”与“世界进步”更深刻地联系在一起。

作为中国“出海”最早的企业,海尔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坚持“自主创牌”由难到易的发展道路。创新上下先手棋,在产品创新与迭代坚持“自主创牌能力、品牌整合能力、本土化建设能力、产品原创能力”成为制胜关紧。20多年间从产品出口到在当地建厂,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海尔在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市场像本地公司一样与消费者深度接触,逐渐成为“圈内人”扎下了根。在整合全球采购、供应链、研发平台等协同下的同时,将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与带动当地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基于对市场和用户理解认知的高水准,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最终掌握到供需的制高点,成为海外主流市场的主流品牌。

随着全球运营节奏不断加快,海尔也在不断突破认知边界,超越并扬弃传统,原创的“中国方案”让海尔步入到持续和高质量的增长通道。

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披露,青岛海尔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91.90亿元,同比增加41.27%,用了9个月就超过去年一整年所实现的1190.66亿元收入。海外整体收入507.4亿元,占比43%,近100%为自有品牌收入。GEA贡献收入342亿元,南亚市场增长49%、欧洲市场增长29%、中东非市场增长29%、澳洲市场增长19%。

模式输出在全球树立中国自信

事实上,2016年中国制造业规模就达到美国的160%,总量几近美日德之和。按照当前增长速度,10年后中国制造业规模将超过美日欧盟之和。不过硬实力日益强大的背后,一向以西方为师,将美国、日本的管理理念奉为圭臬,没有被世界认同的规范、健康、自信的企业文化输出,一直是中国企业界的一大遗憾。

另外,由于屈辱的历史,近代日本为保持所谓“种族优越”,把从西方学习到的一段时间的技术优势解释成日本文明对中国文明的永恒优势,出于战略需要鼓吹“日本人比中国人强”“日本工匠精神源远流长”“中国没有工匠精神”“中国制造是低端代名词”等文化谎言并被不断重复散播,让不少中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对本土品牌缺少点自信和底气。

今天,互联网所引发的全球化,冲垮了建立在西方国家对资讯掌握先后和多寡上所造成的优越感,让真相浮出水面。过去10年里,日本品牌在高度封闭和保守中陷入财务危机,卖身、造假。三洋、夏普、东芝等先后被中国公司收购,欧美日高端品牌逐渐走向边缘,韩系家电相对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弱化,外资品牌高冷的形象不断被中国军团冲击和碾压。

全球家电产品被海尔、美的、格力等本土品牌主导,海尔旗下的卡萨帝品牌成为市场份额领先最火爆的高端家电,海尔已经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白电第一品牌。

不仅如此,海尔全球首创的人单合一模式,即“员工的价值实现与所创造的用户价值合一”,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论,颠覆了以西方原子论为基础的经典管理理论,实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管理模式上的换道超车。

正如国外媒体的评价,“中国方案造福世界企业”。人单合一模式在海外落地,使日本三洋在并购8个月之后,白电业务就实现扭亏;新西兰的斐雪派克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4%;海尔冷柜在尼日利亚市场连续11年份额第一;让海尔在巴基斯坦的品牌知名度达到99%,成为名副其实的本土化知名品牌;GEA短短半年时间就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几,今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7.7%。

人单合一模式不仅在家电业、制造业被复制,也被全球医疗、服务等各行业的跨国企业所重视。从输出产品变为向全球输出管理模式,海尔展示了中国自信。

事实证明,不断学习的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能力差。西方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的技术优势完全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弥补和追赶。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企业多年来秉承产品和管理模式上的突破和创新,超越西方国家仅仅是时间问题。

以海尔外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在跳出西方话语体系的框框,依照自身发展的逻辑来考虑“我们该怎么做”“用户需要什么”,而不是“洋品牌在做什么”“西方国家怎么看”。这种发自心底的集体自信,必然有助于弥合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卑怯,重建中国自身的话语体系。从这方面说,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中国自信”,正是当下中国最为需要的精神。

物联网范式下用户价值的“大同世界”

通过差异化的国际并购,海尔基于北美第一厨电品牌GE Appliances、新西兰顶级品牌Fisher & Paykel、国际高端家电品牌卡萨帝、年轻时尚家电品牌统帅、日本最受欢迎高端品牌AQUA等多个维度,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品类,精准、快捷、迭代的最佳场景式体验。从本质来看,海尔已经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品牌最多、产品最全、最具国际化特质的“世界第一家电品牌集群”。

外界也提出过质疑,传统家电进入成熟期,产品利润逐步放缓,互联网模式很难再出现迎合所有人的普世产品。当GE、西门子和日本企业都在剥离类家电生活用品业务,将精力集中到上游核心零部件生产,海尔凭什么再“红”几十年?

这个全球传统企业都需要回答的质疑,海尔用打造物联网范式下的“终身用户价值”怼了回去。三大平台打通社群生态脉络,平台化的海尔依托顺逛社群交互云平台、U+智慧家庭云平台、COSMOPlat工业云平台,成为物联网时代的范式引领者。在全球化的生态体系中,大顺逛平台的社群交互,可以让全球用户需求与各小微团队实现零距离对接。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平台COSMOPlat上,用户获得了个性化订制解决方案。用户在体验多入口、全场景的海尔智慧家电后,又衍生出新的社群交互,驱动海尔平台持续迭代升级。

口碑家电了解,作为首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版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COSMOPlat已经成功申请自主知识产权89项,聚集了上亿的用户资源,同时聚合了300万的生态资源,可以给全球企业提供工业升级的服务方案及切实可行的落地方案。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目前海尔平台上200多个小微公司已经有超过100个年营收过亿元,其中5个小微估值过5亿,2个估值过20亿。

当其他企业还在钻研爆款对攻,全产品线拼杀时,海尔给自己放出一群黑天鹅,不断孵化超越用户期待的产品和服务,成为改变行业轨迹的最大的变量。

在海尔COSMOPlat高精度下的高效率刷新产品的原创性格和品牌溢价,让品质成为中国牌产品走天下的唯一的“身份证”。人人皆创客借助全球化的体系触发更多创新性、革命性产品的问世,定制化产品的代次体系将大步跃升,并指向前沿化、国际范、全行业和有趣、好玩的品质生活方式。

当用户碰到一个生活方式和自己很像,又深入骨髓、沉下心来做产品和服务体验的国际品牌,就像找到了同类一样,迅速形成聚集效应。据口碑家电了解,目前海尔全球10亿用户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平均每分钟就会诞生125位新用户。在海外通过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参与设计、创意,海尔的总赞数达到20万、关注总人数达到19万。仅在欧洲五国,海尔Facebook忠实粉丝就已达60万,可见海尔在全球到底有多么的popular!

海尔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描绘了一个物联网时代服务全球用户终生价值的大同世界。在中国企业进入配置全球化战略的阶段,成为“力量和行动”的灯塔。纵观全行业,除了海尔之外,其它企业很难有这样作为。

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全球化的公司才能做到“全球本土化”,终身用户的数量决定企业的竞争力,而文化自信将深远地影响中国的未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世界第一"到"世界唯一",这背后不是上天的恩赐,更不是任何人的施舍,这是一个大国制造的荣誉和一个世界级品牌的实力,也是让中国人永葆活力的民族之魂,会让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变得更加坚定和美好!

责任编辑:王国伟

标签
海尔
全球化
中国自信
分享到: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