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东:卖盒饭也搞口碑营销
(口碑家电网-2013/5/16)
尖峰食客送餐员 霍小东(右)
上期口碑人物上镜的孔乙己尚宴总厨陈庆,一经推出就收到很多网友的好评,因为他们从来没在家电网站上见过访谈餐饮界名人,而且竟然还跟家电企业联系密切。陈庆和李开复都被我们归入“个人品牌营销达人”的分类,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作为惯用迭代升级,最难通过营销创新产生高附加值的家电企业的助益良多。
所以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同时作为线下真人版口碑营销案例示范,本期口碑人物再次推出餐饮人士,他的营销示范对家电企业有更大启发。
胜出靠的是道德和价格的比较优势
家电企业普遍仍未接受乔布斯“粉丝文化”的经营理念,他们觉得苹果太高端,令人膜拜的超级企业没有咱们可学的东西,而且更可笑的观点是,苹果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有乔布斯式的宗教人物“撑场面”,二是苹果的产品属于高度区隔化的稀缺物资。貌似有理,但有多少人听说过京城有一家叫“尖峰食客”的快餐公司,还有个叫霍小东的普通送餐员呢?但他们一样将粉丝文化经营得有声有色,并能凭着并不高端的产品形成高度用户粘性。没错它不是苹果那种级别的“宗教”,但尖峰食客同样有着让你和同事白天议论它,打赌猜测送餐员今天来不来,几点来的强大品牌魅力。
传统企业理解的“产品竞争力”包括产品内涵(主要是性价比)和横向对比(比较优势),严格讲这两方面尖峰食客的优势都不明显。与同区域竞争对手相比,它的性价比远不如木桶,品质更和顺口溜相去甚远;但与其它几十家同类业务的店相比,尖峰食客明显赢在品质和价格定位的准确度上,比如明确提出不用地沟油,坚持无公害蔬菜,27分钟送货,超时免单,肉的品质上也没有水分,不象很多店用精美传单和高调推销做一锤子买卖。
定价策略不久前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调整过一次,之后就具有了明显竞争力,其实在雷同的菜单中脱颖而出不需要多大学问,靠的只是诚实,热情,品质如一,可仅这几条,附近十几家盒饭企业都极难做到,从而形成了尖峰食客的比较优势:如果多数人都坚信偷工减料可以增加利润,那么诚实守信之人的机会就来了。
将服务纳入产品品质是成功企业的一般特征
既然尖峰食客的产品本身在同质化市场中并不具备绝对优势,它就将服务的品质纳入产品品质之中,从管理学的角度,这类似于流程再造,就像IBM和海尔的“由做产品到做服务转型”;在营销学的语境里,它完成了从交易型销售向顾问型销售的转型,当然盒饭送货员不可能真的成为顾客的订餐顾问,因为每周菜单是固定的,送餐员端上来推销的产品不能更改(打不打电话都改不了,为了的是快速出货兼节省成本)。它的顾问型销售的特征是,由送餐员兼任销售,每名送餐员每天负责相同区域,熟练掌握推销话术,而且不管你订不订餐他都主动推销自己的企业,产品和他本人的人格特色。
霍小东很有亲和力,良好的外貌,端庄的仪表,轻柔的嗓音,推销起来积极主动却不招人讨厌,以我们的专业眼光来看,这种人放到公关公司和家电企业里足可秒杀一片。我们不了解他是打工者还是小股东,只知道他表现出来的热情和专业精神,就像是在经营自家企业,电梯稍微晚来一两分钟他就果断爬20层,跟我们单位同事都能打成一片,离开时还不忘记高喊一句尖峰食客的励志口号- “一起加油”!现在搞得我们也和他一起喊口号,摆造型(见大图),哪天他没来总感觉生活缺了点儿什么。一般是11点半来,遇到堵电梯来晚了还连番道歉,生怕失去每一个客户,最令人惊讶的是你不打电话他也照样背着一大箱子盒饭准时报到,有的同事敌不住诱惑,即便带饭了也还要再买一盒,这就是“服务”的力量。
有别于发软文写公关稿,霍小东和他的兄弟们果真将服务的品质,把他们的青春都投入到产品里,他们说“要为心中最初的梦想而坚持”,我也想说,我买的也不尽是你们的产品和服务,而是我们和社会都正在慢慢流失的,对于实现梦想的决心和信仰。[C.C]